更殘忍的實驗是,簡淵強行讓這些猴子進行繁衍行為,但這些猴子完全沒有母性的天性,甚至會在生育后,殺死自己生下來的小猴。
到這個時候,杰西卡已經忍受不了這種違背人性的殘忍實驗。
人都是有同理心的
而且猴子的反應真的非常擬人化,特別是看到失去母愛的猴子孤零零的在角落發抖的樣子,真的是挺心酸的。
杰西卡已經要抑郁了,連續的做噩夢,嘔吐,最后只能退出。而這時候杰西卡才發現簡淵這個人有多恐怖,因為從始至終,簡淵沒有過動容。他像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好像已經預知到了一切的結果,但仍然推動這個殘忍的實驗。
“艾利克斯,你真的沒有什么感覺嗎”杰西卡臨走的時候忍不住問道。
“你有沒有想過,現在有多少嬰兒就遭遇著這樣的教育。看似我們有選擇,其實我們別無選擇。”簡淵的態度很堅定“雖然我不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但是我也不是一個冷血的怪物。只不過別無選擇。”
在噩夢的侵襲下,簡淵情感的感知能力大大退步。如果不是因為感知能力退步,同理心逐漸喪失,可能簡淵自己也無法把這個殘忍的實驗堅持下去。
這個感覺就像是自己開了一個集中營一樣。
不過這些阻擋不了簡淵,他已經預見到這種情況了。
隨后他一個人進行這場會殘忍的實驗,開始對實驗進行了改進,為猴子嬰兒制作了一個可以搖擺的“絨布母猴”,并保證它每天都會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
之前的猴子已經徹底瘋掉或者抑郁而死了。簡淵申請了一批新的實驗或者。而隨后的一段時間里的實驗表明,會搖晃的“絨布母猴”給予猴子嬰兒更好的安慰,而和其他猴子的社交彌補了“絨布母猴”的教育能力,讓猴子嬰兒被哺育大后,一切基本正常,和普通猴子差不多一樣了。
但更殘忍的實驗還在繼續,新一批的猴子嬰兒到了。簡淵開始在“絨布母猴”身上放上釘子,或者發射水槍來攻擊小猴,不過這些猴子嬰兒還是抱緊“絨布母猴”。
接下來就是分離實驗。把小猴子與母猴分開喂養后,雖然身體上沒有什么疾病,可行為上卻出現了一系列不正常現象。同時,小猴子對蓋在籠子地板上的絨布產生了極大的依戀。它們躺在上面,用自己的小爪子緊緊地抓著絨布,如果把絨布拿走的話,它們就會發脾氣,這就像人類的嬰兒喜歡破毯子和填充熊玩具。
到了這一步,實驗基本上結束。
簡淵開始總結實驗結果。
很顯然,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喂飽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為他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通道的積極刺激,讓孩子能夠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從他們那里得到安全感。
愛哭鬧,愛渴求,愛折騰的寶寶有時讓人心煩,但是這恰恰說明這樣的寶寶具有一種積極的情緒,也就是對親人的依戀。
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戀是保障其心理健康發展的基礎。兒童與依戀對象之間溫暖、親密的聯系使兒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滿足,更體驗到愉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