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因為過去的那些破事就搞區別對待!
至于來不來,那是他們的事,反正,自己是請了!
苗家、藍家、王家,都接了喜糖,卻沒有給她具體的答復說會不會來,說是看情況,估計也是沒有拿定主意,就這么含糊其辭地先應著。
只有宋家拒絕了她的喜糖,明確地說不會來!
對此,蘇映巧倒是有點意外。
與他們家矛盾最大的苗家都接了喜糖,反倒是宋家不肯接受?
聽說了這個事,吳氏道:“苗母就是個愛貪便宜的,知道我們家到時候的酒席肯定非常豐盛,來蹭吃一頓也不會虧!”
“所以,她接下喜糖,也不奇怪。”
“至于宋家,本來嘛,他們家是咱們村最有錢的,卻被咱們家超越了,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不想給咱們這個面子,就拒絕了!”
“肯定是這樣!”
“俞氏那個人,傲著呢!”
“以前他們家剛成為五等民的時候,最嘚瑟的,就是她了!”
聽吳氏說的,蘇映巧也不由贊同她的這個說法,覺得很可能就是這么回事。吳氏經常在村里走動,對村里這些人的了解,還是挺深的,所以,才會有這樣的判斷,在某種程度上還算是比較靠譜的。
“宋家不來拉倒,誰稀罕他們來呢!”吳氏咕噥道。
全村人都請了一遍,就只有宋家是拒絕的。
對此,蘇映巧也并不在意。
不來就不來唄!
沒什么大不了!
請了村上的,蘇映巧又分別去了鄭家,還有吳氏的娘家。
鄭老太太對陳老太太自然還是有偏見的,但是,最近這兩年,兩家關系緩和了很多,陳家有錢了,陳老太太也不來占便宜了,她們兩個也很久沒吵過了。而且,去鄭家,蘇映巧是親自寫了請帖的,帶的禮也不輕。
見得陳老太太如此“懂禮”,鄭老太太也就接下了請帖,點頭說會來。
之后,蘇映巧還跑了一趟吳氏的娘家。
吳氏也跟著跑了一趟。
本來,吳氏說,她去就行。
但,蘇映巧覺得這是大事,自己作為一家之主——盡管現在分家了,但,實際上,她還是掌家的那個——親自走一趟,才更顯禮數!
讓吳氏去,算什么事?
所以,她堅持著要去。
吳氏太久沒有回娘家了,借著這個機會,也屁顛屁顛地跟去了。
吳家其實也挺窮的,不然,當年也不會同意女兒嫁去陳家了,還那么遠。雖然都是屬于同一個鎮,但,一個東、一個西,還是有點距離的。這樣的距離,對沒有出過遠門的吳家來說,算遠的了。
看到陳老太太,還有女兒難得登門,吳家一家都挺驚訝的!
趕緊將她們請了進去。
陳老太太當年也就是在陳大石與吳氏結婚那會,才來過吳家一次,之后,就沒有再來過了。
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蘇映巧發現,吳家并沒什么變化,唯一的變化,就是吳父、吳母變老了,而且身體都不太好,吳氏的大哥吳大錘也顯得更滄桑了,竟然還有了個兒子,與陳旦旦年紀看起來差不多,叫吳小錘——當年來的時候,吳大錘都還沒娶媳婦呢!
話說,對他們這對父子的名字,一個大錘,一個小錘,蘇映巧有點無力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