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個青年人面露不忿:“我以為副總指揮是何等人物?來那么晚,大家都在等一個人。”
有的人則臉色不太好,有的人則臉蛋上漏出了笑容,有的人則玩味地看著林克成,有的則暗暗咂舌。
說話的人見大家沒有說什么,都看著林克成,就更膽大了起來,“就這樣地人還能當上副總指揮,要我說…”
黃興面色不太好,咳嗽了幾聲。
譚老見狀,暗道大事不好,隨即說道:“這位大家并不熟悉的同志,別看這位同志長得年輕,這可是我們同盟會老同志了,甚至比在座的很多人好要早入同盟會。這位就是我們同盟會的同志二十三畫生林克成。很多人都沒有見過林克成同志,誤會很正常,贊三,你說是吧?”
林克成對于很多人來說,如今也算是同盟會元老級人物,雖說去德國學習軍事,林克成依然經常寫文章寄回國內,持續不斷向國內施加影響力,二十三畫生的名號如今是響徹大江南北。
一部分人嘴巴張得有雞蛋一般大,竟然是二十三畫生林克成,這可是大名鼎鼎的林克成,年紀輕輕,卻能夠在同盟會擔任要職,同時他的革命思想可啟發了無數年輕人,自己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一部分人玩味地著看著陳炯明和林克成。剛剛說話的人是陳炯明的人,譚老問他,不言而喻。
陳炯明臉色不變,笑了笑說道:“林克成同志,你好。誤會,誤會,這一切都是誤會。年輕人嘛!血氣方剛,爭強好勝,還不快向林克成同志道歉,克成同志剛剛回國,也不是我們廣東人,人生地不熟,來晚了,很正常嘛!”
對于這個名字,林克成可是耳熟能詳,民國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陳炯明,幼名捷,字贊三,又字月樓、競存,廣東海豐縣白町鄉人。在1905年和1908年先后畢業于海豐師范學堂、廣東法政學堂。其思想激進,敢作敢為。在1909年,任廣東諮議局議員,先后提出《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籌筑惠湖鐵路案》、《禁絕一切賭博案》等提案;11月與丘逢甲等一起被推為代表,赴上海參加各省咨議局聯合大會,加入同盟會;1910年,參加廣州新軍起義聯絡工作;
如今,陳炯明三十三歲,正是他年輕力壯的時候,被任命為廣州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屬下的編制課課長兼調度課副課長。
陳炯明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治理廣州,主政廣東,領導粵軍,這些方面,無論治理一方,亦或領導一軍,可以看出他是個有能力的人。
陳炯明日后反對北伐,主張聯省自治,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無遠見,迷戀權力的人,他加入同盟會,同時是諮議局議員,兩頭下注,他是一個聰明,能夠審時度勢,極具政治野心的人物。
林克成爽朗地笑了笑:“陳炯明同志說得對,這些都是小事,無關緊要,不過同盟會作出的決定,最起碼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基本的尊重,不應該隨便質疑同盟會的決定,不然成何體統!”
身穿西服馬甲,三七分短發,英俊帥氣,皮膚白皙的年輕人面色不愉,此時此刻,正值起義關鍵時刻,有些人竟然還有心情看戲,于是嚴肅地開口道:既然同志們都來了,那就正式開會吧!”
黃興嚴肅凝重地說道:“此次起義,事關重大,不容有失。”
“大哥,上不上。”
“是啊,到底,上不上。”
小胡茬軍官咬了咬牙大喊道:“點火把,弟兄們,沖,沖,沖。”
一群手執漢陽造的漢子們一個個兇狠地沖了上去,
中途,有人突然倒了下來,“哎呦,我的腿麻了。”
小跑了一陣,眾人圍上前來,只見一堵墻堵住了他們,小胡茬軍官一腳一腳踹了過去,“我讓你革命黨,革命黨。”
本書首發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