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掛上了電話后,郭德剛一臉的難以置信:“山子,你是說幾分鐘就能把師父的毛病治好了?”
劉青山給以肯定的答復:“侯大師的病一旦病發就屬于急癥,得不到及時的救助會有性命之危,但治療及時,同樣很容易解決,跟文順先生的病完全是兩回事!”
郭德剛大大地松了一口氣:“很慶幸認識了你,而且回想來還是你主動找上門兒來的,我這話可沒有貶低你的意思,充滿了感激才是我的真心話!”
相比于他的神情激奮,于謙的表情一點也不遜色,因為他的師傅是侯大師的親搭檔石付寬,按照輩分和親近關系,也是要喊親大爺的。
加上個親字固然有玩笑的成分,但老一輩彼此間的親密無間,也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況且他在相聲界的出身根紅苗正,對京圈里的主流相聲氛圍門兒清,深知有一個挺括師門的必要性,師傅的健康狀態如何,更會直接影響到徒弟的將來圈里地位。
甚至他十三、四歲就進入了這個行當學藝,深悉里面的根深水淺,馬瘦毛長,太知道身后依仗的重要性了。
別看郭德剛學藝的時間雖然更早,但他成年前一直在津城市混跡,遠沒有于謙從小接觸到的京都相聲圈里更知根知底。
于是后者對劉青山說的話越發的情深誼長:“山子兄弟,或許是你的無意之舉,就會從此改變我跟德剛的一生命運,這樣的說辭在我想來是絕不夸張的!我算是來到德云社還不足一年,卻已經感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打擊排擠,這還是在我們的師傅都還健在的情形之下,一旦長輩有個閃失,我們兩個的遭遇幾乎不可想象。”
他并沒有說些感激的話,但一口道出其中的根由卻比什么豪言壯語還要深刻。
劉青山之前之所以沒將主要精力用在幫他們撇清內部外部的隱患上,同樣是有原因的,盡管他若是想真正施加影響需要更多的自圓其說,但想必達到類似的目的并不困難。
只是他知道,只有越發困頓,越加寸步難行的發展阻礙之下,才能更完全爆發出郭德剛的創作才能,有些人的境遇越是艱難,越能發揮出超人的能力,老郭就是這么一個人。
他在性格上的寧折勿彎,也決定了不肯再一次敗走京都的果決信念,同時也在激勵著他迸發出渾身的所有解數。
劉青山有未來的預知能力,更知道郭德剛的全部優秀作品,幾乎都出現在充滿著舉步維艱和滿腹心酸淚的那段時間,所以他才不想過早的摻乎進來。
但是,侯大師的病情隱患卻是耽誤不得,也許由于他的出手,會讓來自外部的排擠打壓的幅度力度稍緩,會讓來自內部的背叛勢頭推延,但該來的終將會來。
畢竟郭德剛和他的德云社的出現,動了幾乎所有所謂主流相聲界的奶酪,未來的相聲圈里就流傳出來一句很著名的主流宣言:“在郭德剛之前,我們可以很安靜地安樂死,可以很舒服地混到死!但是他出現之后,打亂了我們的正常生活,我們在臺上再說10分鐘的相聲,觀眾不認可,他讓觀眾知道了什么是相聲,我們怎么辦?”???
這種奇怪的心態揭穿了其實就是一個成語:飲鴆止渴,但郭德剛對于相聲而言顯然不是這種情況。
本來相聲就只剩一塊餅了,還不斷被其它娛樂形式侵蝕,眼看這塊餅越來越小,國家得托底,但只能是茍延殘喘。
這個人來了,把這塊餅做大了,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分食了,還吃的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