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下了點將臺,領著劉沛勛朝張青峰迎面而來。劉沛勛向張青峰道:“這位是戍守劍門關的李將軍,以前曾在曲大將軍帳下行事,與我算得是軍中故交。”張青峰見將軍面目威嚴,身形挺拔,渾身自然散發出一股殺伐之氣,不由肅然起敬,當下恭敬施禮道:“張青峰見過李將軍。”
李將軍展顏一笑道:“看不出來,張少俠如此年輕便有精湛之武學修為,青城派道家功夫果然了得!”張青峰道:“將軍謬贊了,我不過是僥幸殺了幾名山匪而已。”
劉沛勛笑道:“小兄弟休得自謙,我和昨晚領頭的校官把你斬殺天狼幫和山匪的事都告訴了李將軍。”李將軍正色道:“本將軍就欣賞那些不怕死,敢真刀真槍殺敵之人。”看張青峰的眼神中頗有幾分贊賞之意。
張青峰問道:“不知道昨晚將惡狗擒獲沒有?”劉沛勛惋惜道:“可惜我們都擋他不住,被他逃脫。惡狗帶來的二十幾人除他和孤鷹兩人逃脫外,其它山匪都被我們當場擊殺。這次翠云屏山匪精英大失,元氣大傷,想來日后不會再掀起大風浪了。”
李將軍恨恨道:“這群山匪手段殘忍,不但燒殺本地居民,還搶過官銀,將解押官銀的官兵殺害,實在罪不可赦。我已派出多人查訪,只要尋得惡狗蹤跡,就必定要將他斬盡殺絕。”
張青峰慨然道:“如需我相助,煩請李將軍通告與我,我愿隨同前往。”他不但想為民除害,也想將惡狗擒獲,探聽一些天狼幫秘密。
李將軍喜道:“如此甚好!張少俠先養好傷,我們一有消息便告知你。張少俠先回帳篷稍候,我命軍士給你備些熱的飯菜來吃,待你用完餐,我與劉兄出南門陪你去逛逛劍門關關樓。”惡狗功夫了得,李將軍手下軍校難以將他制服,是以他很想借助張青峰之手除去這盤踞山關多年的悍匪。
張青峰剛回到帳篷,隨即便有兩名兵士送來一套簇新衣衫和幾樣飯菜,待張青峰換好衣衫吃完飯,一名兵士便引著他來到劍門關南面出口。
李將軍與劉沛勛正站在一塊古色古香的牌坊下等候著他,因張青峰與劉沛勛都還有傷,三人便慢慢沿山道前行。
李將軍指點四周景物道:“此南去成都府六百里,北距廣元府百余里,風景以山之險,石之怪,柏之翠,峽之幽而聞名。劍門關歷史悠久,眾多三國蜀漢英雄曾在此灑下血汗,張少俠可于山水關樓間細細體味劍門英雄之豪氣與風姿。”
三人行走在一條悠長的峽谷,兩邊是筆直聳立的崔嵬高山和翠綠山木,道路左手邊山崖下還有一條十尺來寬得河流。
沿路走來,時見碉樓聳立于峭壁之下,樓上有兵士手執長槍,身背弓箭,警惕地注視著遠方,途中還見有幾面巨大的赭色山壁,雕刻著蜀漢軍隊行軍圖。
三人走過金牛峽棧道不遠,就見險峻的兩山之間有一座巍峨關樓高高聳立。
李將軍目光遠眺劍門關外蒼茫群山,沉聲道:“此地發生過太多三國英雄可歌可泣之事跡,見證了蜀漢政權之興衰。211年,劉備應割據成都的劉璋之邀從此處進川,三年后,劉備反客為主,奪取了成都,成就了蜀漢霸業。只是可惜,此后不過五十來年,蜀漢英雄竟然會于此地無奈接受投降詔書。”
劉沛勛道:“此中英雄最為悲壯的當屬姜維大將軍。由于漢中陽平關、文縣陰平橋頭失守,姜維會合張翼、廖化退保劍閣,以三萬人馬抵擋鐘會、鄧艾十八萬大軍。姜維大將軍首戰便大敗魏兵,何等豪氣。可惜后來江油關、綿竹關被鄧艾設計攻破,再后來,劉后主聽信讒言,不戰而降,下詔書前往劍閣令大將軍投降。詔書到時,劍閣將士皆眥牙裂目,悲憤長嘯,誓與劍門關共存亡。第二年,姜維大將軍便與蜀漢一同灰飛煙滅。”他將三國蜀漢舊事娓娓道來,說到蜀漢英雄被迫受詔投降時,不由滿面悲憤,全身微微抖動。
張青峰心中聽得熱血沸騰,嘆道:“英雄如此,實在讓人悲憤難當!”李將軍感嘆道:“古人有言‘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想要江山穩固,不能依靠山河之險,需得明君當朝,良臣輔佐,君臣同心,以德治國,方能江山長遠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