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一個粗莽聲音接口道:“剛才全大俠說了,白眉道長閉關之前已將本次大會主持之事全權委托全大俠,自然全大俠就代表了白眉道長,何況全大俠在江湖中行俠仗義,一向有“巴蜀大俠”的美譽,是一等一的好漢,所以西南武林盟主之位非全大俠莫屬。”
諸葛奇云高聲道:“這位兄弟說出了我心里話。”場中二三百人齊聲道:“西南武林盟主之位非全大俠莫屬!”
全興國抱拳說道:“感謝各位豪杰抬愛,全某必定為西南武林之事殫精竭慮,死而后已。”
忽然有個粗豪的聲音說道:“如果今天是白眉道長主持大會,那西南武林盟主之位我等都自認非他莫屬。但全大俠雖為峨嵋派大弟子,又如何比得上白眉道長的聲望修為?更何況在座多位武林名宿無論聲望還是修為都不比全大俠差,敢問全大俠有何資格做西南武林盟主之位?”
此人隱藏在人群中,沒人知道他聲發何處。此言一出,場中倒也有一二百人議論稱是。
金頂群雄之中,除了全興國所籠絡的人物之外,對于并派一舉,大都頗具反感,更有丹陽道長等人,深恐勾結天狼幫為禍江湖之人就全興國會。
全興國面上肌肉不察覺地抽動一下,冷冷道:“不知發聲的是哪位好漢?不妨站出來明言,如何在天下英雄之前胡說八道?”但場中無人應答。
金耀天面色不動道:“這位好漢說得極是。雖然全大俠威名赫赫,但要說到修為聲望,在座之人可以和全大俠平起平坐的也有好幾位。若全大俠可做盟主,他們自然也做得。”
一位三十來歲青衣漢子站起來道:“在為青城派俗家弟子胡威。想我青城掌門丹陽道長,深得張天師所傳道家道學和武學精髓,名聲威震西南,這西南武林盟主自然也是做得的。”
幾十位青城弟子聞言連聲贊同。
一位穿著道袍的道士站起來道:“西南武林誰不知曉鶴鳴山乃我張道陵張天師創教之地。想當年,青城、峨嵋、鬼教、巫教這些西南武林大派,不過是我正一教數十治中的分治之一,可見西南武林盟主當屬我鶴鳴山現任張天師。”鶴鳴山幾十名弟子聞言,立時附會高呼起來。
東漢中期,張道陵在鶴鳴山創建天師道,奉老子李耳為教祖,以老子《道德經》五千言為主要經典,由此,制度化道教正式形成。張道陵以鶴鳴山為中心,劃分了二十四個道教教區,即“二十四治”。漢獻帝時,其孫張魯于二十四治之外另立“八品游治”。
其中第一治即為峨眉山,第二治是青城山。張魯在豐都設立了道教“平都治”,道教又稱其“羅豐山”……所以鶴鳴山門徒說青城、峨嵋、鬼教、巫教要尊奉正一教都是有歷史依據而言的。
本次參與金頂大會的幫派大大小小算起來足有三四十家,大家一聽青城派弟子和鶴鳴山弟子之言,立時紛紛論說起來,一時場中吵吵嚷嚷,鬧成一團。
全興國緩緩走到木臺中央,朗聲道:“各位英雄豪杰,今日各派對并派和推舉武林盟主之事,有的贊同,有的反對,莫衷一是,全某忝為東道之主,請靜聽我一言,以促成西南武林大事。”
他這幾句語聲沉厚,將眾人所在之處都覆蓋住了,每說一句話,都像在每一個人耳邊回響,震得武藝稍低者耳中嗡嗡作響。
一時之間,群雄的目光都向他望去,許多人均想:“全興國這一手‘虎嘯山林’的傳音之術,將聲音、內力都用到登峰造極的境界,恐怕就算是白眉道長在場施展也不過如此,看來全興國確實有做盟主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