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期間可能會摻雜某些為國盡忠為家獻身的高尚情操,但總體而言,維持住淮中城的商業環境,也是國際商人的正常需求。
在這個需求之上,有沙皮這個心理變態,也僅僅是添堵、惡心,忍……還是能忍受的。
……
“想來李子用人,定還是在沙氏之輩,此族乃陰鄉夫人之屬,可謂心腹爪牙。”
“我看未必。”
“噢?君為吳人,莫非另有傳言?”
“聞延陵運奄氏投靠陰鄉商氏,陰鄉商氏之主,如今正籌措舟船,前來淮中城。”
“運奄無忌?若是如此,豈非我等喜事?”
“呵呵。”
吳人聽了頓時冷笑,他知道這些家伙在想什么,商無忌此人,說到底,還是老世族之后,跟“百沙”野人,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
“百沙”野人拿李解的命令當天條,商無忌不是蠢笨野人,說不定會靈活一點,給予方便。
有這種想法,很正常。
只可惜,知道點傳言的吳人,都不在這個事情上糾纏爭辯,外國人愛怎么想,就讓他們想去吧。
不過商無忌要來淮中城主持治安之事,沒幾天,就傳得沸沸揚揚。
在淮中城的吳人們,并沒有多么高興,反而各地豪門,都是關起門來,琢磨其中的利弊。
“以諸君所見,商無忌此來淮中,當真只是接手沙皮之責?”
“姑蘇爭斗不息,江陰邑已經停滯擴建,鄉野村道,已不見力夫上工。倒是船塢、水寨,又增加不少。”
“不久之前,江陰子號令江湖,懸賞燕國北海氏虎蛟,這又是為何?當真是為公子巳報仇?”
“諸事一并而論,皆有共理。”
“何理?”
一人鄭重道:“爭斗不休。”
眾人細細議論起來,然后反推李解發跡之時到現在,幾乎就沒有什么安安穩穩的建設期。
如果把李解的勢力,看作一個整體,那么,李解就是一直在兼并、擴張,從未有過停歇的時候。
不論冬夏春秋,從未停滯過。
現在,已經是李解出道以來,最安分守己的時刻,但即便如此,“江湖追殺令”一出,列國不知道多少游俠兒在躍躍欲試,想要取北海虎蛟項上人頭。
甚至在燕國內部,那些落魄的武士家庭,當家人也在偷偷磨劍,以求匹夫一刺的時刻。
舍去自己性命,換取北海虎蛟的項上人頭,然后,從李解處拿到三千金的懸賞!
沒人覺得這是異想天開,因為“李解重信”……世人皆知!
說是三千金,就是三千金!
懸賞只是小事,哪怕燕國震怒,也只是跟李解或者吳國打嘴炮,這種隔空嘴炮,又有什么意義?
但是懸賞北海虎蛟,卻是李解名聲震動南北的大事件!
伸出諸夏鄭國腹心的李解,這一次,是真正的做到了名動天下。
而成本,不過是三千金,僅此而已。
名聲的擴張,同樣是一種擴張。
唯有正在內斗的吳國老世族自己,才會明白李解現在的狀態,是多么的讓他們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