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掃盲班看似只是識字,但識字的背后,就是對命令的精準傳達。
只一個精準傳達,就已經是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夠做到精準傳達的國家,屈指可數。
而又有了新技術的應用,每一次傳達蘊含的信息量,遠超以往。
一車國策奏疏的竹簡木牘,在李解這里,可能就是一摞紙。
相輔相成的加持之下,列國幾百年形成的底蘊制度,李解分分鐘就遠遠甩開他們。
時至今日,要是按照列國諸侯們的傳統戰爭方式,李解實際掌控的這百幾十萬人,極限暴兵足夠打爆天下。
但只是打爆,并不是一統,對李解來說,沒有太多的意義。
李總裁的理念,要么不吞下,吞下就不能夠再吐出來。
他又不是牛,還玩反芻不成?
出道以來這為數不多的“和平期”“發育期”,其實也是相對艱難的過渡時期。什么都難,什么都缺,到處都是用錢、用人、用原物料的地方。
蓋房子、修橋鋪路、造船架梁……
所有的一切,肉眼看到的一切,都需要木材、石材、金屬、河沙、粘合劑等等等等,每一樣的生產加工,又都會用到極其恐怖的勞力數量。
在這個恐怖的數量之上,顯而易見又要大量管理型人才,哪怕不懂管理,也得聽得懂命令,然后執行命令。
李解北上鄭國裝逼,除了勒索兩個人間絕色之外,也順帶著就是坑蒙拐騙一批工具人。
用人之際,傳統的世族子弟,也算是相當湊合的工具人。
從最近的效果來看,這幾千號工具人的作用,還真是不小,算得上功勞深厚。
而且經過長期的洗練、忽悠,《嘒彼小星》是不會去唱的,畢竟有了更高的追求,實際上也的確有了更高的追求給他們去實現。
以公共浴池為例,這些個曾經的士人階層,怎么可能參與這種工程活動?
但是現在,李解手頭的報告之中,整個淮中城內外,大大小小的社區公共浴池,有一半以上,是由“莘莘學子”這些工具人全程參與的。
更讓李解欣慰的是,他們在淮中城學到的這些技術以及技術管理,返回自己的祖國、故鄉之后,是完全沒有卵用的。
因為沒有哪個國君腦子抽了,會自己倒貼錢進去,然后給蒼頭黔首修什么公共浴室。
列國之中,既沒有浴室,連公共也是沒有的。
這些“莘莘學子”在淮中城學到的越多,學的越精神,回國之后,越是廢物。
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李解這里做工具人,然后九九六做到老,這樣還有實踐理想的機會。
畢竟,萬一李校長真就一統天下了呢?
沒瞧見人和養殖中心的主任沙瓜,現在管著多大規模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