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飯時間,飯桌上響起了爸媽兩人的談話,只有這一日三餐,吃飯聚在一起的時間,他們才說話很多。
說到的話題是餐桌文化,為什么農村的人總是喜歡去倒酒,給客人端茶倒水呢?
一方面是因為熱情,另外一方面,是客人,還有一方面客人來一趟非常不容易,也因為農村特有禮貌細節,所以這就是簡單的餐桌文化,自古以來,這個餐桌文化就沒有缺少過。
作為我這樣性格的人,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出現,一不會說話,二不會招待,三不會喝酒,四不會主動倒水,五不會提醒夾菜。
這個也讓我想起了在村小那次,校長請了中心小學校長吃飯的那一次,我那個時刻覺得說話與不說話都是尷尬,我想我還是用沉默來表示吧。
事實證明在那次吃飯會說話的人都是領導,而那些像我這樣不愛說話的人,不會招待的人只是一個不起眼發光閃亮的平凡老師。
會說話,會招待的那些年輕老師,要不就是教導主任,要不就是年級主任組長,甚至等開學,跟我同年級段的師范同學就已經是校長了,管理10多個老師的村小校長。
兩次餐桌吃飯,不是我放不開,是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我想了很久,就是選擇用沉默來表示。
爸媽說,不會說話,不會在餐桌上說話的人就只是一個平庸的人,大錢掙不到,只能幫人打工,但凡是你很會說話,把領導哄開心了,你就可以減少很多的事,會讓你的工作游刃有余。
××說的每一句話很是火,尤其是關于自信,銷售這方面的勵志話語,更是讓人覺得,確實如此,走過這個人生的一大半旅程,實踐證明早該如此了。
我不會說話,再還有一次記憶,就是上次在去研學的旅途中,一群村莊上的人總是讓我覺得格格不入。
我是最小的那個,年紀只有20出頭,這個村莊上的人去參加這次活動,最小的也是30出頭,基本上都是生了孩子的媽媽,或者是50歲到60歲的老年人了。
整個餐桌上,我就學會了傾聽,我什么話也不會說,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畢竟現在的社會,說心事在餐桌不適合,說我的讀書生活不恰當,說我的工作,我的打工生活,我還沒有開始,說我的結婚家庭生活,我目前還在尋找。
我有抵觸結婚這個問題,相親這個話題,有時候就是無可奈何。
他們聊的話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每天掙錢的艱辛,夫妻之間的感情生活。在這場話題中,我不管說什么,我都覺得不對。
沉默是金,用沉默代替自己要表達的話,有時候是對的。
總之總結一段話:餐桌上要學會人際交往溝通,三歲學會,牙牙學語說話,一輩子都這一個事,會說話的人也是能力突出,這樣才能大富大貴,說俗一點,才能有錢掙,不會被欺負,能被領導重視。
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把客人請到家里來,無非是有事相求,或者喜事告知,或者來做個問題分析,提供參考意見想法,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案。
而我也知道我家經常會請客什么的,比如前段時間的相親問題,男方來我家里做客,我買菜10個,做了一桌子的菜,安排吃什么,怎么做飯燒菜,什么時候吃,喝什么飲料,吃什么水果?來多少人?
這些問題我都一點點去思考,買菜花的錢也全部是我出,爸媽太辛苦了,這個暑假我在家,親眼見證了很多事的發生。
家里的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活中茶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或許這就是生活,如果我結婚了,應該還有更多一部分,比如,與對象之間的相處,孩子的教育等等。
維持一個現狀有時候也是很不錯的,所以我才有時間看一些人寫的小說,接觸網文這個世界,甚至自己動筆寫點什么。
餐桌上爸媽提到,如果以后我再次考編考不上老師,打工也是一條出路。
同時在村莊上,一些人問我什么現在是什么工作,我也會直接告訴她,目前在代課,可能過些年,我會是一名妥妥的打工妹。
我的婚姻狀態,目前未婚,沒有什么……
我贊同這句話,對這句話充分認可,并不丟臉,打工也是一種生活,無所謂,我讀了大專本科與否,我只是一個要為生活奔波的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