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些公卿扔海里吧!
德川家光會明白我們實際上會和他成為朋友的!”
楊慶說道。
任何幫助京都提升威望的行為都是愚蠢的,天皇這個名字需要在歲月中腐爛而不是重新被記起,這個名字重新煥發光彩的時刻,也就是倭國人重新崛起的時刻。楊慶不會讓德川家的統治崩潰,揍德川家光也是為了他好,為了讓他知道誰是老大,但只要他明白這一點,那么他就會成為楊慶的好朋友。
就像咱大清是列強好朋友一樣。
楊慶不想讓德川家倒下,他要的是德川幕府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韃清一樣,也做到量倭國之物力,結大明之歡心。
這才是德川家的光明前途。
只要他們能做到這一點,那么楊慶可以保他們,而只要幕府不倒,倭國這種一盤散沙的局面就能維持,同樣倭國也就不可能崛起了,楊慶要的只是這一點,至于吞并倭國,這種傻事他是不會做的。
為什么要吞并倭國呢?
那破地方有什么值得吞并?就算要軍事貿易基地,也可以用租界來解決,就算要人口,也可以用販賣倭奴來解決。哪怕要金銀也可以用更先進的方式掠奪,直接的金銀涌入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但工業品傾銷卻可以促進經濟。
總之對倭國的敲骨吸髓有的是更高明的辦法,那么為什么要吞并他們給他們以光明呢?
他們永遠在黑暗中不更好?
總之倭國的事情交給鄭成功慢慢玩就可以了,先拿下隱岐島,對倭國沿海進行不斷襲擾,同時在隱岐島囤積物資和兵力。困住石見銀山并使得德川家光不斷向石見增兵,以抽空幕府核心區的軍隊,當德川家族的主力逐步被吸引過去后,明軍再直接登陸佐渡島。并且以佐渡島為前進基地再向本州島中部幕府核心區進攻以迫使其接受各種條件,這就是楊慶的整套戰略。至于這套戰略如何付諸行動這個他就不管了,那是鄭成功需要負責的,而這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個細枝末節的小事。
這不是需要他耗費太多精力的。
“張獻忠那里國債銷售如何?”
緊接著楊慶問道。
“呃,據說門可羅雀!”
史德威略帶尷尬地用了一個形象的詞語。
“信公,其實沒有他們的差不多也能湊出這筆錢了,到現在為止已經有了七百萬,桂王那里三百萬基本上不成問題。這樣實際還差五百萬,以咱們各地銷售看,最后差不多還能弄一百萬,各地寺廟的募捐也還在進行當中,盡管收獲已經沒有最初那樣多了,但一百萬應該還是能收到。也就是說最終的缺口是三百萬,按照咱們過去的計劃,這三百萬是張獻忠和靖江王那里的。靖江王那里基本上不會有問題,畢竟桂王已經接受,如果桂王不幫忙他是沒多大反抗能力,但僅僅張獻忠那里,那兩百萬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他緊接著說道。
因為敲了桂王的這筆,使得龍興天子贖金困境有了質得改變,如果說以前幾乎不可能,現在已經只是個時間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