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缺口也就是張獻忠那里的。
但僅僅兩百萬就無足掛齒了,隨隨便便挪一筆就能補上,沒有必須要非得為此和張獻忠斗一場。后者肯定不會輕易就范的,他和桂王還有靖江王不一樣,桂王在廣州地理位置不好容易威脅,靖江王實力有限,手中就那一萬新軍不可能真敢抵抗。但張獻忠在成都藏得足夠深,手下二十萬大軍實力也不能算弱,他要是反抗那就真不是簡簡單單能夠解決了。
尤其是那些四川士紳跟他也算是萬眾一心了。
這一點不得不說很令人無語。
現在四川士紳對這個過去的土匪流寇那是真心擁戴,張獻忠的表現完全符合他們心目中的圣主明君。士紳特權維持不變,四川鄉試繼續考八股文,雖然不能中進士,但鄉試的舉人就可以直接做官……
總之一切依舊制。
唯一的改變就是張獻忠手下那些將領加入大地主的行列。
光孫可望自己,在成都就圈占了五十多萬畝良田,哪怕李定國,劉文秀這些也都是十萬畝級,但因為四川本來就人少地多,所以他們的圈地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畢竟四川在韃清末期養活了四千萬人口,但依然很少有大的饑荒,而這時候估計還沒一千萬呢!到處都是可開墾的荒地,那些不愿意做佃戶的可以開荒,而因為出身特殊,深知民間情況的張獻忠是鼓勵開荒的。同樣他也鼓勵減租,尤其是楊慶把皇莊硬塞過去后,四川境內八成地租的已經沒有了,七成已經是頂級的良田。
所以這時候的四川已經符合古典版的盛世標準了。
至少不會比萬歷中期差。
那些士紳現在是真心擁護張獻忠的。
“我給了他這么多優待,可不是要他不聽話的,告訴他,今年十月之前四川的兩百萬必須賣出,如果賣不出去,那么缺多少我都親自帶人去成都找他要!”
楊慶冷笑道。
他的確不在乎兩百萬兩。
實際上那時候估計倭國的問題也基本上解決了,他不會讓德川家光的賠款少于五百萬的,而靖江王那里只要開戰,后者就不能只掏一百萬那么容易混過去了。也就是說到年底時候他不但能湊出一千五百萬,而且這一年的戰爭開支,山東的救災,統統都有人買單了。但即便如此他也還是要逼張獻忠買這兩百萬國債,不買他就真以武力解決,他可以容忍張獻忠在四川割據,但是后者必須尊重他的權威。
四川只是大明的一個省,這個省可以用另一套制度,這個沒什么大不了的,哪怕楊慶實際控制區很多改革也遠還沒完成。
四川只能說拖后了。
但是,四川不是自成一國!
這是一個原則問題,楊慶必須時刻提醒四川士紳們,允許他們自己玩是他寬宏大度,而不是讓他們脫離大明,他們還是大明的一份子,對于那些需要大明全國之力來做的事情他們也無權置身事外。
如果他們不干……
那就得揍他們一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