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得隕落當場,成為九幽魔物的盤中餐,口中食。
還好周易剛剛碰上的是一只弱到了不能再弱的老鼠精,要是真碰上了一只鬼王什么的,周易恐怕早進了人家肚子了。
不過這只如此弱小的老鼠精都能在此活下來,沒有被早早地吃掉,那么這里就暫時還算安全。
平靜了下來了周易索性就一屁股坐在了死老鼠旁邊的地上,抓起了地上一把烏黑的沙土,仍憑著烏黑的泥土仿佛油砂一般從指頭間悄然滑落。。
“如今的安全是暫時的,可我怎么出去啊?”周易無語地望了望黑漆漆,也不知道存不存在的天空,心中好不凄涼苦惱。
這一刻,周易簡直恨不得將陰曹地府砸個稀巴爛。
就在周易因為流落九幽而長吁短嘆,愁眉苦臉的時候,陽世的南陽城里,原本風光無限的空虛道長也快急瘋了。
因為祈雨成功,空虛道長不僅聲震南陽,而且隨著時間流逝,“道法通玄”之名也越傳越遠。
但煩惱也因此而來啊!
萬歷四十二年實在不是一個好年頭啊!飽受干旱之苦的地方又何止南陽一地?
原本原本天災無解,那些地方的百姓官員也就并沒有太多的想法。就算聽聞龍虎山張天師府上有祖傳秘法,可以攘災祈雨。可張天師身為道門領袖,歷代朝廷尊奉的世襲道官,除了皇上的圣旨,平常人等又如何請的動他的尊駕?
如今,卻聽聞南陽又有“異士”空虛道長修煉有成,乃半仙之體的得道高人,能呼風喚雨,無有不應。
南陽本來也跟大家一樣,天干無雨的。就是那位得道高人見百姓艱難,餓殍遍地,心生不忍之下,毅然施展**。
但見得時辰一到,那位高人指風風起,指雨雨落,步斗之間,一場旱災便化于無形。
這讓其余地方的老百姓怎么想?
南陽城的百姓是百姓,別處地方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嗎?
一樣的旱災,一樣的大明子民!
既然這位空虛道長心懷慈悲,有呼風喚雨攘災除旱之能。
為什么不能把他也請到我們這里來,也來一場法事祈雨解旱呢?
說到底,大明王朝的這場天災不但波及廣泛,而且程度很深。不說赤地千里,餓殍遍地。至少沒有一個地方能好受得了了。
災情小時,士紳們尚可維持。
災情一大,朝廷的賑濟又遲遲不見蹤影。士紳們就有點維持不住了。
就算是朝中有人,哭求之下,能從上面撥下來了一點賑災錢糧,也不過杯水車薪。然后還要在各個衙門,官員手中流傳一圈。
層層盤剝之下,銀子還沒到災民手里呢,就已經不見了蹤影。
如此情況,百姓們求食無著,眼見著就要餓死了。如何能官逼民反?
大災加大難,愈演愈烈,這下不但是普通百姓們受不了了,就連一些士紳也開始有些承受不住了啊!
五月初,被內閣忽視了大半年的一道圣旨,終于被皇帝記了起來,然后一番追問之后,得知被內閣棄若破履。皇帝陛下自然勃然大怒。
而那位薄有清名的內閣給事中被暴怒的換地遠配廣西,去當了一個小小的縣丞。
這還是內閣諸位大佬抵死力保的結果,按照萬歷皇帝陛下的意見,這等藐視皇權,愚蠢誤事的官員早該殺一儆百了。
犯事的官員處置了,可事情還得辦啊!
就在圣旨被翻出來的當天,內閣便匆匆蓋上了附署的大印,然后作六百里加急,火速送往了龍虎山。
事情起因經過早已經被登在了朝廷的敵報上。
見皇帝跟內閣官員都開始尋求龍虎山的幫助了,下面那些被旱災苦苦困擾的地方官們立刻就開始有樣學樣了。
災情緊急,群情鼓噪。地方官府迫于災情之下,便開始紛紛打聽起了能祈雨之人。
如此一來,空虛道長一時間便成了香餑餑,各種邀請空虛道長前去“一游”信件,飛快地擠滿了南陽知府大人的書桌。
官場之上的生存之道,從來都是少許敵人,多交朋友。雖然這些地方官員跟南洋知府并沒有統管關系,但面對如此情況,知府大人還真不好拒絕。
何況,這里面不但有著別處的同僚,還有自己的頂頭上司——河南巡撫大人的信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