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葉向高的本意,只是準備稍稍試探一下的。
沒想到,皇帝竟然沒有對上書的御史們說什么,反而突然開始整肅起了宮廷。
這就不尋常了。
莫非皇帝身邊還有人給他出主意了嗎?
葉向高腦子一轉,立刻便想到了一個可能的任選,
畢竟,宮內沒外人,唯一的外人便是那位藏在宮內的“空虛道長”了。
葉向高猜對了。
這次整肅宮廷的罪魁禍首還真的就是“空虛道長”了。
當然,空虛道長的背后,也免不了某位神抵的功勞?
誰叫某位前世看多了網上關于明朝皇帝之死的陰謀論,然后在閑聊之中,也免不了會泄露一二的。
只是當時的空虛道長并不以為然。
但這次,親身經歷了“紅丸案”之后,周易當年埋下的種子的就難免生根發芽了,然后不知不覺地就影響了空虛道長。
在然后,空虛道長進宮之后,跟天啟皇帝朱由校還是談得很投機之余,也難免涉及一二的。
天啟皇帝是天子,這輩子出了郊祭,連紫禁城都出不去。
但空虛道長卻是從民間來的,各種民間的奇聞迭事,眾生百態自然是見多識廣。
其實,民間的一切,太監宮女也知道的不少,但都比不過空虛道長罷了。
這個時代交通不便,資訊也很不發達。能如空虛道長一般能娓娓道來的,還真的不多。
而且就算有,也沒有空虛道長這個閱歷跟“學識”啊!能將一件事說的如此生動。
當然,太監宮女們也不可能有這么一個機會,敢坐在天啟皇帝跟前聊天的。
皇帝大多疑心病重,更何況,早就已經感覺到了朝堂之上文官尾大不掉的天啟皇帝?
只是,天啟皇帝大多數的注意力都放在外廷罷了,難免忽略宮內。
沒想到,一大批奏折的到來之后,空虛道長無意間的幾乎話,立刻就勾起了天啟皇帝的疑心,然后迅速將目光轉回了宮內。
“攘外必先安內!”
天啟皇帝或許不知道這句話,但也一樣忌諱外廷的勢力延伸道宮里來。
“前有正德,后有父皇”。
天啟皇帝是越想心中越不安,要不然,就憑這好幾位太妃跟皇后的哭訴,朱由校也該早早地制止魏忠賢的“胡作非為”了。
但天啟皇帝沒有,反而是在鼓勵魏忠賢的行為了。
這從第三天,魏忠賢便被一道旨意,加上了“提督東廠”的差遣之后,宮內的風波便開始急劇擴大了。
四司,八局,十二監。宮內的二十四衙門這次可都一個沒跑。大批的宮女太監被卷了進來,然后連太醫館,欽天監等等跟宮內關系不大的機構也扯了進來。
特別是太醫館跟欽天監都被波及之后,朝廷大佬們終于開始坐不住了。
潮水般的奏折只是開胃小菜罷了,旬月的大朝會的才是正餐。
百官們自然是摩拳擦掌,下定了決心一定要“致君以堯舜”,讓皇帝回到“圣君”的道路上來的。
可當百官們終于等到了機會,準備好的發言,論證了各種可能的情況之后,天啟皇帝竟然沒來。
朱由校竟然真的就敢“不早朝”了。
百官們憤怒了。
這大明朝是怎么了?
昏君一個接著一個?
萬歷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泰昌皇帝當了二十九天的皇帝,死于女色。如今這才多久,天啟皇帝竟然也不上朝了。
這是亡國之兆啊!
有的朝臣如喪考妣,有得義憤填庸,有些哭天搶地,有些如遭雷擊。
一時間,不但滿朝大臣們出奇地憤怒了,就連士子們也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