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阮解釋道:“玄岳山位于通州正中,屬九州南部,水氣充盈,因峰谷走勢,聚之而不散,凝之而雨,便成眼下之霧海。”
是真是假,其實蘇阮也不甚清楚,不過《九州山川志》中這般記
(本章未完,請翻頁)
載,她也就照本宣科而已。
見蘇阮抬腳行出,小五當即跟上,二人走在一座長長的回廊上,一眼望不到回廊盡頭。每隔兩丈,左側的石壁上便有一處凹痕,內置一盞石燈,燈火長明,故而腳下回廊只有些陰晦,不至于幽暗。
“此處名為霧臺棧道,乃門內前輩修筑,是連接玄岳山十二峰的唯一通道。當然,修為踏入筑基之境,便可以御物而飛,自不必走此棧道。”蘇阮又道。
除卻霧海,玄岳山十二峰還有諸多秀美景色,蘇阮也不一一枚舉。小五既已是道德宗弟子,往后待在山上的時日還長著呢,那些風光美景,他總能看個遍的。
蘇阮忽而想起,走了許久,她竟還不知小師弟的名姓,確是疏忽了。于是便問:“師姐疏忽了,竟忘了問小師弟的名字,不知小師弟姓名為何?”
又一個問小五名字的,又是一樣的回答:“我沒有名字,哥哥們都叫我小五。”
這下蘇阮終于明白,為何師父不將新弟子的名字公之于眾。小五這名字說不得低俗,卻也不算雅觀,更毫無寓意,與他們修行者的身份著實不符,被人聽到也有失宗門聲名,林墨應是打算親自為小五賜名。
尚未更名,便這般喚著吧!
蘇阮道:“小五師弟,這霧臺棧道路途漫長,需耗費些時間,我與你講講宗門內外事宜,你看可好?”
小五點點頭。那些事情,他以前只當是逸聞聽聽罷了,可如今都與他息息相關,每一樁每一件小五都需好好聽著,以免來日多生事端。
見狀,蘇阮便與小五說道起來。
世上修仙門派眾多,但為天下修士所共舉的,唯有七家。雍州佛門圣地大梵音寺;冀州百里世家鑄劍城;瀾州青衣素手清心閣;中州天下道統歸元山;通州上古遺珠道德宗,至于其余兩家,一個是傳聞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天機樓,另一個則是立于天山之巔,少有出世的縹緲仙山。
論歷史之悠久,道德宗僅次于縹緲仙山,二者皆是經歷過上古神魔之爭,有著數萬年傳承的古老宗門,只是歲月輾轉,世事變遷,前者漸趨沒落,而后者依舊屹立不倒。
道德宗之所以衰落,歸根結底還是道統之爭。其傳承至今,共經歷過四次道統之爭,最嚴重的一次,道德宗直接分化為道宗和德宗,二者為了道統大打出手,彼此消磨實力。之后歷經千年,兩派關系好不容易緩和些,又遇上魔界入侵人間,為抵御魔界,兩派精銳盡出,元氣大傷。其余諸派皆虎視眈眈。
所謂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危機未嘗不是轉機。
云上仙界初立不過十數年,便有一奇才現世,與皇室同姓,名喚伯陽。他更名易姓,先后拜入道宗和德宗,且盡得門內功法武學真傳,而后避世隱居六十余載,嘔心瀝血,將道經與德經合二為一,成《道德真經》。兩派道統之爭由此終結,道宗與德宗又重新合并為道德宗,李伯陽也順理成章接任宗主之位,后世稱其為道德老祖。
由此,道德宗逆轉頹勢,重現煥發生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