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啊,”楊志把他觀察到的告訴老曾:“一副對聯,寄托著第二年的憧憬。咱們的對聯啊,不應該寫什么風花雪月陽春白雪。我看那個店里的對聯,全是說什么錢啊、財神啊、富啊,沒一句是關于詩詞歌賦的。”
老曾聽了,直拍大腿,說道:“失策啊失策啊,我們怎么沒想到呢?”
楊志苦笑著搖搖頭,繼續卷起那些對聯。老曾不依不撓,歪著頭問:
“老楊啊老楊,你這給鄉鄰寫了這么多年對聯,你怎么也沒想到呢?”
“我那些鄉鄰,都是我寫什么他們就貼什么的。我哪想過這些?”
楊志繼續說道:“你別看人家那店里的老先生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看上去比你還有文化,帶著副眼鏡,一絲不茍,寫的字比我的好千倍。但是人家來者不拒,不僅賣對聯,還可以當場揮墨,買主要寫什么,他馬上寫,哪怕是狗屁不通的信口胡扯的兩句話,哪怕平仄不通不對稱,反正照寫不誤。”
聽到這,老曾也是只能在心里感慨佩服。
本來嘛,鄉下地方,窮苦人民,誰不盼財,誰不求福?
誰要什么“清風自來”?大過年的,來一陣風,誰喜歡?誰會寫個“一身正氣度冬夏,兩袖清風寫春秋”的對聯貼在門上?
誰要?
誰會買?
誰要什么正氣!誰要什么兩袖清風!
再看看人家老先生寫的是什么?
“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一年四季春常在,萬紫千紅花永開。”
“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兩人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彼此眼睛里都寫滿了一個問號:“看看,看看別人寫的!這才叫做對聯。”
看來倆人還是端著個教書匠的虛架子,有收獲就怪了。
兩人只好垂頭喪氣地灰溜溜地騎著破車回去了。
出師不利,兩人連午飯都不吃就散了。
回到家,楊志干脆把那些對聯送給鄉鄰們。
鄉鄰們都納悶,往年都是自己上門求的,怎么今年楊老師主動送上門呢?
不過不要白不要,有得貼就行了,窮苦人家有什么好講究的?于是大家連聲道謝就接了過來,歡天喜地回家貼對聯去了。
楊志心里盤算了一下:買紙墨花了10元,今天收入零元,倒虧10塊。剩下79塊。
離結婚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