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喝一口。
孫軍不敢違抗王氏,便趁著她出門的時候,偷偷給母親送了一點吃的。
王氏回來之后,發現了這件事情,便對著他大打出手,言語間百般辱罵,吵得連鄰居都圍了過來。
但誰勸也沒有用,王氏依舊肆無忌憚,非但沒有出手,下手還越來越重。
徐四海剛好從外面喝酒回來,得知事情的原委之后,當即勃然大怒,沖進去將王氏狠狠打了一頓。
并且強迫孫軍,寫下休書,將王氏丟出門去。
王氏傷痕累累,在熟人的攙扶下,回到家里,向父母兄弟哭訴,要求他們替自己出氣。
徐四海“兇”名在外,王父不敢與他硬碰硬,便跑去衙門報官,狀告徐四海醉酒傷人,還逼迫孫軍和王氏離婚。
主審官員立即傳喚徐四海和孫軍,孫軍害怕王家人,擔心他們事后報復自己,便說他不想離婚,那封休書是徐四海強迫他寫的,他也是受害者。
徐四海萬萬沒有想到,孫軍不感謝他也就算了,竟然倒打一耙,都被王氏欺負成這樣了,還替她說話。
他感到非常心寒,立即在堂上對著孫軍破口大罵,還想動手打他,但被衙役攔住了。
因為擾亂公堂,徐四海被打了二十大板。
挨打的時候,徐四海始終一聲不吭,主審官員對他非常敬佩,便讓人給他搬了一張凳子,還在上面鋪了一張墊子。
隨后,主審官員問他,為何要這么做。
徐四海說出了孫母受虐的事情,還說鄰居可以作證。
于是,主審官員便將孫母和孫軍的鄰居全都叫了過來。
因為有眾人作證,王氏百口莫辯。
主審官員承認休書有效,但徐四海故意傷人,不予提倡,將他關入大牢之中,坐了三個月的大牢,以示懲戒。
因為這件事,徐母氣得痛哭流涕,茶飯不思,日漸消瘦。
徐四海回家之后,聽到妻子說起此事,心中悲痛自責不已,急忙來到母親房中,跪在地上請她處罰自己,還說自己非常后悔,以后再也不會多管閑事了。
但他的母親只是別過頭去,以手抹淚,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打他罵他。
徐四海的妻子周氏見狀,知道婆婆這一次是真的被丈夫氣到了,連忙跪在地上,替丈夫求情。
看到周氏也跪了下來,徐母這才心軟,哭著用拐杖痛打了兒子一頓,又拿針在他的胳膊上刺了個十字花紋,讓他牢記這次訓戒,再也不要在外面惹是生非。
徐四海向她發誓,以后一定會安分守己,再也不動手打人,去管別人家的事情。
見他語氣真摯誠懇,徐母這才原諒了他。
徐母為人善良,平時里喜歡布施化緣的和尚、道士,常常將他們請進家里,做齋飯招待他們。
有一次,有個老道士來到他家門口。
徐四海正準備出門,見他衣衫破爛,將他當成乞丐轟走。
徐母看到了,立馬走出來,言辭嚴厲地指責了他。
隨后向那老道士道歉,想請他進家里吃午飯。
但老道士說,他不是乞丐,不食嗟來之食,只向徐母要了一瓢水。
徐母知道老道士這是在生徐四海的氣,便叫住徐四海,讓他向老道士當面道歉,請求他到家里吃飯賠罪。
徐
(本章未完,請翻頁)
四海心里很不情愿,但他不敢違背母親的意愿,只好低聲下氣地去求老道士。
老道士被徐母的誠意打動,這才開口對徐四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