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也儼然成了一縣之主。
在縣城里,說一不二。
大事小事,全都需要聽取他的意見,才能執行。
徐四海喜歡這種手握大權的感覺,但他也知道,他不是朝廷委任的官員,一旦上面派人過來,接管縣城,他便會失去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這對人馬。
他不想放棄自己苦心經營的這一切,更不想像其他人一樣,淪為亂世之中隨波逐流的平庸之輩!
他想要在將來有一番大作為,他想要建功立業,成為一個真正的大英雄!
他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李申,詢問他的意見。
李申其實也早就覺得齊皇荒淫無道,亂世不久之后就會到來,現在正是風云際會,英雄輩出的時代。
兩人一拍即合,立即帶著隊伍造反。
但造反需要名義,不能說反就反。
于是,徐四海便謊稱自己是天帝之子,下凡替天行道,推翻齊皇的暴——政,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為了讓人信服,他還特地買來一條紅色鯉魚,在他的肚子里塞進去一塊絹布,里面繡著他的身世。
隨后,他收買了一個釣魚翁,讓他假裝從河里釣起來這條鯉魚,將這件事情傳播出去。
徐四海年輕的時候,就有豪俠之名,一身正氣。
現在,在他的有意推波助
(本章未完,請翻頁)
瀾之下,眾人越看越覺得他面相不凡,很有可能真的是神仙降世。
這件事情很快傳開,徐四海得到了更多人的追隨。
他自稱為白帝,封李申為兵馬大元帥。
那二十個跟隨他攻打王得仁的壯士,則分別被他授予將軍的稱號,每個人賞了兩個奴婢做老婆。
徐四海一邊練兵,一邊加固城防,隔絕縣城與外界的聯系。
他要求每家每戶,必須出一名男丁,加入到軍隊當中。
有人反抗,他便立即將其殺掉。
死后將頭顱掛到城墻上,警示眾人。
城中之人,對他又敬畏,又害怕,反對的聲音,漸漸沒有了。
城防穩固之后,徐四海開始向每家每戶征糧。
但城中剛剛經歷過太平教叛軍的洗劫,還沒有恢復元氣,家里只剩一點口糧,勉強果腹,哪里還有余糧可供上繳。
征糧工作開展了一段時間,收上來的糧食非常少,根本就不夠軍隊征戰所需。
徐四海沒有辦法,只好派出去幾股小部隊,美名其曰練兵,其實就是攻打那些小山村。
不殺人,只要糧食。
但要了他們的糧食,與殺人并沒有什么不同。
徐四海這么做,引起了一部追隨他的人的不滿。
不少人趁著外出征糧的機會,偷偷逃走。
對于逃兵,徐四海采取零容忍的態度。
他們人雖然逃了,但他們的親朋好友,統統都被抓起來,斬首示眾。
徐四海的這一舉動,震懾了那些蠢蠢欲動的士兵。
隨著收繳來的糧食越來越多,徐四海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開始揮師北上。
隊伍出發之前,徐四海找來所有部將,眾人在一起開了一個軍事會議,商討北伐大計。
最終,他們一致決定,先不要和官兵硬碰硬,而是壯大隊伍,保存實力,在徐徐圖之。
他們一路尾隨太平教叛軍,跟在他們的屁股后面撿漏。
在太平教攻占過的城池里面,不少人對他們恨之入骨,徐四海利用這股仇恨,將他們騙進自己的隊伍之中。
等到他們得知真相之后,已經上了賊船,只好跟著他一起北上,沒有別的選擇。
就這樣,徐四海一路上不斷吸收新鮮血液,隊伍的人數,很快達到一萬人。
人數在增加的同時,糧草的補給卻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