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虞山青曾經在鎮南王身邊待過,就算沒有鎮南王那么厲害,也不會傻到相信他這個二把手會臨陣倒戈。
李申堅持說,就是因為虞山青自視甚高,不把他們放在眼里,認為他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才會把投降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且他這么做,就算不成功,對他們也不會有什么損失。
但若是成功了,便能一舉殲滅常平城守軍。
這是一件值得冒險的事情!
李申的話,讓徐四海非常心動。
但他舍不得讓李申去冒險,想要派別人去。
李申說,這件事情只有他能辦。
因為一旦派出去的人,膽識不夠,或是對他不夠忠心,不僅會使得這個計劃功虧一簣,還有可能生出別的變故。
見他如此堅持,徐四海這才只好點頭答應。
不過,他覺得這件事情還需要再仔細地推敲一下,力求萬無一失。
兩人在營帳里聊至深夜,方才定下最終的方案。
第二天,徐四海派遣李申擔任先鋒,率兵攻城。
這是李申自己要求的,在他攻城的時候,讓徐四海命人使用火炮,將他們連同常平城的士兵一起攻擊。
這樣可以給虞山青造成一種假象,那就是徐四海沒有顧及兄弟的情誼,為了攻下這座城,連自己人都打。
第一天攻城,以失敗告終。
李申損失了五百名士兵,而他自己,也險些被炮火擊中。
隨后,徐四海繼續派其他人攻城。
一連打了三天,部隊傷亡慘重,死亡的人數達到了兩千。
而常平城的守軍,只死了不到一千。
李申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獨自一人騎著馬,來到常平城下,要求與虞山青見上一面。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一項不成文的規定。
而虞山青也很好奇,徐四海這個時候派遣使者過來,葫蘆里究竟是賣的什么藥。
于是,他便命令士兵打開城門,設宴款待李申。
得知李申身份的時候,虞山青感到非常意外,因為他是徐四海的心腹,同時也是他的軍師。
要是將他殺掉,對徐四海的損失,最起碼相當于一萬的士兵。
有那么一瞬間,虞山青眼中閃過幾分殺意。
但他思前想后,還是忍住了。
他問李申,徐四海派他過來,想要干嘛。
李申回答說,徐四海是派他來的勸降的。
虞山青聞言,當即勃然大怒,用力拍著桌子說,要他投降,門都沒有,徐四海這是在癡心妄想。
李申讓他不要激動,說他也覺得徐四海這是在異想天開。
并且告訴他,他認為徐四海手底下雖然聚集了不少人馬,但都是一群烏合之眾,難成大事。
他不想跟著他一起走上窮途末路,想要另尋良主,求一個錦繡前程。
李申的話,讓虞山青大吃一驚。
他沒有立即相信李申,而是冷笑著對他說,他和徐四海,情同手足,他知道他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不會背叛徐四海的。
虞山青懷疑李申另有所圖,讓他不要白費心機,他是不會相信他的。
虞山青的態度,在李申的預料之中。
面對他的質疑,李申不慌不忙,將早已準備好的說辭說了出來。
他說,他原以為跟著徐四海會就此青云直上、飛黃騰達。
然而,他雖然對他忠心耿耿,但徐四海卻一直都沒有信任他,反而聽信小人的讒言,一直暗中防備著他。
他不僅削了他的兵權,扶持另外一名大將與他分庭抗禮,還不顧兩人曾經的手足之情,在他攻城的時候,在背后下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