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十天的失利,讓很多人失去了信心。
一股高壓,籠罩在所有人頭頂上方。
徐四海手下的部將,已經有人開始提議,要不要放棄這塊硬骨頭,選擇其他的城市。
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但也有一些人,想起了李申。
以前有他在的時候,無論多么難以攻克的城池,總能輕而易舉地拿下。
他們開始意識到,他們根本就離不開李申。
而李申曾經的手下,也替他感到不平。
因為如果不是受到排擠,由李申掌兵,這場戰役,何至于打得如此慘烈。
有不少人,想請李申回來。
但沒有人,敢開這個口。
因為大家都心知肚明,李申為什么會交出兵權。
還不是徐四海對他心生忌憚,怕他功高蓋主,對他不利。
對于眾人的想法,徐四海其實知道。
他也很后悔,聽信小人的讒言,收了李申的兵權。
但是,兵權已經收了,要想送回去,總得要有一個理由。
總不能對別人說,南陵城攻不下,只有李申來了,才有辦法。
這不是變相地說他無能嗎?
而且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才將李申召回來,這難免會讓別人覺得他肚量小,容不小李申。
明知道他善于帶兵打戰,卻奪了他的兵權,導致部隊傷亡慘重,死了這么多的人。
徐四海是一軍之主,威望最重要。
所以,這個口,不能由他來開。
他在等著眾將開口,但諸位將領又害怕沖撞了他,不想當這個出頭鳥。
這件事情陷入了一個僵局。
最終,還是周氏看出了丈夫的心思。
她雖然不在前線,但一直在后方默默關注著戰況。
得知部隊久攻不下南陵城,周氏知道,自己的丈夫這是遇到麻煩了。
對于徐四海奪去李申兵權的事情,她勸說過,但徐四海沒有理會,還罵她插手軍務,不允許她再提。
周氏對自己的丈夫最了解,知道他一旦認定的事情,就不會輕易改變。
所以,她只能暗暗嘆息,不再多說什么。
她一直都對李申的遭遇很同情,這一次,前方戰事失利,讓她意識到補救的機會來了。
她帶著一些補品來到李府,看望李申。
她當然知道,李申的病,都是裝出來的,只是大家彼此心照不宣而已。
(本章未完,請翻頁)
對于前方的戰事,周氏閉口不提。
因為她知道,就算她不說,也會有別人告訴李申。
她只問李申的病情,并且跟他閑聊,說了很多以前的事情。
李申這個人,最重情義。
要不然,他當初也不會為了徐四海,甘愿認領死罪。
后來,又跟著他一起參軍。
兩人一起出生入死,這么多年。
到頭來,還是周氏最了解李申。
對于自己的丈夫,說實話,周氏很失望。
但他也知道,男人一旦得了權勢,是會變的。
不過,只要他還顧及當年的舊情,認她做正宮,其他的,她也就懶得計較了。
她和李申聊了很多,到激動處,熱淚盈眶。
李申也是非常感慨,因為他也沒有想到,他和徐四海,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回憶前塵往事,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李申知道,周氏不會平白無故來找自己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