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沒想到,自己剛產生這個想法,路已經被太子外甥給堵死了。
太子外甥既然已經說了,自己要是還進宮去要,那就是不識抬舉了,這事不能干。
看著張鶴齡一副委屈的模樣,朱厚照笑著說道:“行了,八局那邊這一次有三個大匠要退休,回京之后給你。”
張鶴齡一聽這話,頓時大喜,連忙說道:“那臣就謝謝太子殿下了。”
朱厚照擺了擺手說道:“別客氣了,把差事辦好就行了。”
等到張鶴齡走了之后,朱厚照臉上的笑容緩緩的收斂了起來,心里面開始琢磨一些其他的事情了。
西北這邊的大事雖然多,但是基本上并不用朱厚照操心太多,軍改有王守仁,主政有何鑒。
至于招募流民,朱厚照一點都不擔心,一旦銀川開建,商人就需要雇傭大量的勞動力,他們自己就會跑去找流民了。
因為沒有比流民更合適的工人了。佃農肯定不行,人家要種地,你去翹別人的佃農,人家還不得和你急眼?
除此之外,那就只剩下流民了,流民多好,什么都沒有,給錢招過來就是了。
這也是朱厚照故意安排的,如此一來流民自然就會回流,其他地方的流民也會被吸引到西北來。故土難離在流民之中根本就不存在,都是流民了,還有什么故土。等到城池建完了,這些流民就會成為商人的顧工或者是工坊的小工。
這些人將會成為大明的第一批工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商業越來越發達,工人也就會越多,脫離土地的人也就會越來越多。
當然了,糧食的問題還是要解決,除了東北的種植基地以外,其他的地方也要解決,比如南向。
“料理完北方的問題,南邊也該解決了啊!”朱厚照輕輕地嘆了一口氣,站起身子活動了一下筋骨。
從自己穿越到現在,五年的時間過去了。自己這五年做了不少事情,第一個五年計劃算是達成了,西北軍改完成之后,九邊的軍改基本上也就完成了。
當九邊軍改完成,蒙古人的問題解決完了之后,自己就可以著手向南了。
想到這里,朱厚照的心里面不禁了松一口氣的感覺,日子好過了啊!
“太子殿下,遼東來的文書。”劉瑾從外面走了進來,恭敬的將一份文書承給了朱厚照。
遼東出事了嗎?
朱厚照伸手接過文書,展開看了一眼,心里面頓時就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
這居然是一份求援信,或者說是戰報?
可是朱厚照知道,這里面說的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