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謂此時也看向了龐統,這段故事在演義之中只是一筆帶過,具體的細節只有親身體會才能知道了吧。
龐統喝了一口茶,突然說道:“諸葛孔明可是在大營之中?”
魯肅一愣,下意識回道:“正是。”
龐統又問道:“我聽聞,他三日造箭十萬,狠狠駁了周都督的面子,可有此事?”
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消息是吳謂的親兵傳遞過來的,他當時就把這個事情告知了龐統
魯肅面露尷尬,說道:“孔明作為劉皇叔之使者,與我軍交好,十萬支箭也是為孫劉聯軍出力,何來駁斥公瑾面子一說。”
龐統“呵呵”笑了兩聲,又問道:“不知周都督對鄙人感官如何?”
他這話問的突然,讓魯肅一愣。
這個時代的人,其實不像吳謂那個時代,對說謊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這個時代更講究的是德行操守,說謊話是與他們的道德相違背的,尤其是一些從小接受良好教育的讀書人。
所以聽到這話之后,魯肅先是愣了一下,思考了片刻后,才有些不自然的回道:“公瑾,自然對先生倍加推崇,只希望驅趕曹賊后,將先生推薦給主公,重用先生。”
這話說的很是籠統,不盡不實的,顯然是經過了魯肅的加工。
事實也確實如此,周瑜的心氣,比龐統只高不低,不然也不會幾次為難諸葛亮,在得知諸葛亮凡事都想在他之前后,第一想法不是想盡辦法收歸己用,而是直接趕盡殺絕。
他決不允許這樣的妖孽人物出現在他的麾下。
龐統何等人精,聞言便不再說話,而是起身,朝著魯肅一拜:“即如此,統敢不從命,子敬盡管安排,我在這庵內候著便是。”
魯肅聞言大喜,起身一禮:“多謝先生高義!”
接著魯肅便囑托吳謂好事侍奉龐統,與龐統商量了一些細節后,便匆匆離開了西山。
書房之中,吳謂給龐統奉上了一杯茶,問道:“適才吾觀先生面色有異,可是其中有異?”
龐統詫異的看了一眼吳謂,仿佛想不到他也能看得出來。
龐統笑著搖搖頭:“無礙。”
“狗子,你對我有秘密了。”吳謂傷心的想到。
沒辦法,誰還沒有一些小心思,本來拜龐統為師,就是恰逢其會,借他的勢罷了,想到這里,吳謂便想通了。
隨即,他突然想到前世網友們熱烈討論的一個問題,笑著問龐統道:“先生,學生有一事不明,可否向先生請教?”
龐統大袖一揮,豪邁說道:“說來!”
吳謂笑呵呵的問道:“那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不射火箭?”
他略帶笑意的補充道:“草船借箭一招,看似高明,可我觀來,實在兇險異常,若是曹操命人射出火箭,那諸葛亮和魯肅大人,豈不要被燒成炭火?或者是跳江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