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骨中的人還有機會躲入其他部節進行避難,
雖然這樣的設計初衷是好的,
但卻給王猛帶來了一點麻煩,
向上爬倒是不怎么累,
但一直開門關門,讓他的胳膊有些酸痛了,
因此在走了幾節后,
王猛只能來到外面,從外面往上爬,
也多虧此時的內部的壓力平衡以及氣體循環系統沒有開啟,
還穿著宇航服的王猛很容易便來到了外面,繼續向上攀爬,
而來到外面的王猛再一次體會到千米的高度,有多么恐怖,
抬頭往上去,幾乎看不到框架的盡頭,
這似乎是一個直通宇宙的天梯,
當然說天梯也對,畢竟即將完成的飛船將帶他前往深空,
在外面的行進速度,要遠比里面快,
但王猛還是要小心一些,
此時他已經脫離了火衛一上能自由落體的引力范圍,
一不小心便有可能飛向宇宙,
雖然這種情況對于他來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有建造槍的他立刻建造一個登陸返回艙回到火衛一上,
但整個過程又費力又麻煩,
為了不因飄到虛空而浪費時間,王猛每攀爬一段路程,
都要確定太空繩索的穩定性,
所幸地面早已考慮過艙外作業的需求,固定也并不是一件難事。
……
在王猛到達距離火星256米高度時,他終于停下了攀爬的過程,
準備在這個位置建造核電設備。
而在這個位置也不是隨意選擇,
雖然里理論上王猛可以化身為“手工猛”隨意的在龍骨上拼接,
但實際上在一些大型部件的建造位置上,
他依舊需要聽取地面的建議,在合適的位置進行建造,
縱使太空中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阻力,需要考慮氣動模型。
但當飛船的推進器氣動時,
蘋果砸腦袋三大定律,依舊會作用于飛船的整體結構,
如果運動加速過程中的結構設計不過關,
到時候中間的那條棍子倒是飛了,
周圍的邊邊角角很有可能被留在原地,
雖然在沒有空氣阻力的太空,這樣解體的問題幾乎不需要考慮,
但量變引起質變,
一千二百米的大型結構實在是太大了,
因此作為最重的核電部分,
所選則的位置要恰到好處。
此時王猛正翻找著藍圖,
很快他便找到了用于放置核電的外艙,
作為重要的電力部分自然不能暴露在宇宙環境中,
就算能暴露在宇宙環境里,
根據先前的不斷實驗,
靈龍一號的發電效率也只有60%
對于這樣殘血的發電效率他自然是看不上,
“要用就用完整的!”
很快第一個發電艙被建造出來,
看著這個巨大的橢圓發電艙,王猛微微的皺了一下眉頭,
“一個似乎不好看!要不對稱方向再來一個?”
“地面也提過最好成對出現!”
想到這里王猛沒有猶豫又在另外一側建造了一個。
“呃……這樣的結構似乎有些奇怪啊!”
但不管怎么奇怪,當王猛將靈龍一號核反應堆放置后,
在飛船的建造上他終于邁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