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已經廳內的位置坐滿,后來的人已經擠在了走廊上。
可即使有如此多的人,廳內依舊沒有其他雜音。
所有人都在聽著講臺上學者的演講,
隨著一張張的PPT的翻過,有的學者在做著筆記,有的拿著手機在錄像,
甚至還有大都電視臺的記者在直播著這場學術報告。
以大都電視臺的地位和名望,
直播自然引起了大量網友的關注,
可進入直播間的觀眾,卻是一臉的懵逼,
“里面講的是啥?什么二進制,三進制,什么中微子,電子、τ子、μ子。”
里面的內容讓這些普通人摸不著頭腦,
而這時便有看明白的熱心網友站了出來充當起了講解員。
通過一些熱心網友的講述,普通觀眾也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人類從發明計算機以來,
走過了很多道路,光從進制上來說,
二進制、三進制、八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
這些進制多所構成的計算機,都曾在計算機歷史上出現過,
但經過是經過時間的洗刷,
只有二進制計算機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畢竟0和1組成的二進制可以通過進制轉換公式變成后面的任何進制,
只要計算機處理能力強大自然可以處理任何數據問題,
而且0和1在電路上也極容易實現,
因此二進制是必然的選擇。
可隨著計算機發展了八十多年,
人類漸漸的發現二進制計算機的缺陷,
首先便是二進制計算機的效率還不是最高的,
關于何種進制計算機效率最高,
這種的簡單的問題早在計算機發明初期不久,便被數學家解決了。
與一般人思維所想到的,進制越大,效率越高不同,
雖然四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所能表示的信息量會增加,但效率比卻會以極為夸張的速度下降,
在如此詭異的變化程度下,人類的數學家還是找到了,何種進制的效率最高。
然而當計算出那個效率最高點后,
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們竟然計算出了一個神奇的數,一個宇宙物理常量,一個生物學領域常數:
自然常數e
雖然這個結果很神奇,但人類對其卻無可奈何。
畢竟e是等于2.7182……的無限不循環小數。
對于這樣的e進制計算機,人類的科技根本無法應付,因此只能繼續用著二進制計算機。
當然這里面還有一些斯拉夫熊國的計算機科學家沒有放棄,
既然e進制計算機無法造出來,
那靠近e的進制呢?
在這里面的3明顯比2更靠近e,
如果能建造出三進制計算機,會不會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于是在這樣的思想下,斯拉夫熊國的科研專家投入了研究中,
終于在舊紀元60年4月第一臺三進制計算機出現了,
一經面世,
三進制計算機便展示出了獨特的一面,
他在在不同的溫度下都表現出驚人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而且生產和維護也比同期其它二進制計算機要容易得多,
此外在那個編程不發達的時代其應用范圍更廣,
如此效率下,從加里到雅庫,從阿什哈到新西伯,整個斯拉夫熊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但可惜的是,
在三進制計算機發展的道路看起來是一片光明,
但非科技的因素導致的問題,最終讓三進制計算機陷入黑暗,
僅留的幾臺如今也只能在博物館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