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他們做人的基本道德觀,不要給他們灌輸太多自己已經固化的思想,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是個性鮮明、與眾不同。”
“培養同學們自己的興趣”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自己感興趣才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就讓同學們做他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如果是打游戲呢學校里有游戲選修課,一個個別提多喜歡了。”
“呵呵,誰讓你留出空子給同學們鉆了呢,打游戲也沒什么,行行出狀元,有些問題我們辯證著討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不錯,但人不是單獨生活在真空狀態,人與人之間有比較、有競爭。
我也說了老師要發揮引導作用,一個雙腿殘疾的同學就不要引導他培養出成為短跑健將的興趣,經過不懈的努力,一個殘疾人百米跑進了12秒之內,這有什么實際意義嗎
可能某一段時間會有意義,比如他幸運的被選做典型,一時之間,贊美、榮譽加身,可等熱度退下去之后,殘疾人補助都未必能按時領到。
一個人腿殘疾就意味著他的腿所能達到的終點,很可能是其他人的,既然再努力只能跟在別人后面吃灰,為什么不轉變一下思維,和手去較勁呢”
“阿哥,你這么說是讓同學們有目的性的揚長避短,那還能算是讓他們自由的培養興趣嗎”冼梓琳反駁道。
“我說的并不矛盾,這個世界哪有什么絕對自由,有的只是相對自由,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選對方向,方向要是選錯,后面付出再多努力也沒用。”
冼梓琳略作思考,說道“針對每個同學不同的優點和特長,引導他們培養出最適合自己的興趣”
“適合和喜歡之間建立一個平衡點,同學們運氣好,投胎投對了地方,同齡人需要面對的大部分困難,對他們而言都不是困難,他們有更多的選擇。”
南易站直了身體,背從雙杠上抽離,“好了,我差不多該走了,你有時間了解一下私立學校的辦學模式,這是一門非常適合完小的生意,既可以保證有更多的收入來貼補同學們,也能讓同學們的個性化教育時間再延長一點。
過些天我讓人寄一些國外私立學校的資料過來,你可以做一下參考。”
“不留下吃飯”
“不了,我留下吃飯,你怎么報賬難道把我歸入招待開支”
“我可以從我那一份里分一半給阿哥。”
冼梓琳狡黠一笑。
“那不行,你看你比以前胖多了,胃口肯定也比以前好,分出一半你不得餓肚子”南易揶揄道。
“我胖嗎季平從來沒說過。”冼梓琳低頭看了看說道。
“呵呵,他怎么有膽子說,不怕你讓他跪搓衣板啊。”
“瞎說,我又不是潑婦。”
兩人斗著嘴,慢慢的往學校大門走去,冼光秉從進了學校就不發一言,只用眼睛看,用耳朵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