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是改革開放后第一波旅游熱潮,稍微有點名氣的景點無不人頭攢動,拍照留念成為旅游中重要的儀式。
對唐德隆來說,出門靠朋友,賺錢也靠朋友。
當時,迪化尚未有彩色沖印業務,在外闖蕩過的唐德隆瞅準了這個機會。
店是開了,可他沒有錢買設備,就聲明凡沖印皆一個星期后交貨。等集中收集到一批訂單,他便集中把底片或郵寄、或托熟人捎帶送到羊城朋友那里沖印,然后再把沖印好的相片和底片寄回迪化。
在這期間,唐德隆自己也沒少充當人肉快遞,一遍遍往返羊城,南方火熱的經濟形勢讓他興奮不已,也讓他眼界越來越開闊。
這個方法技術含量極低,生意卻很紅火,很快就賺了幾十萬。
等他終于有錢從粵省買了臺二手沖擴設備回來后,馬上打出比同行便宜一半的價格,迅速搶占了迪化八成以上的沖擴市場,獲利豐厚。
生意多了,唐德隆覺得人手不夠,貼出招聘啟事找人。
找人是假,找錢才是真。
誰也想不到,平澹無奇的一件小事卻展現出他出色的資本運作手段。
唐德隆的店位于市中心,生意火爆自然引來無數應聘者。可他居然在招聘中要求應聘者支付押金才能聘用,這個伎倆雖然有些雞賊,可架不住開的工資高,還是有人愿意接招。
拿著一筆筆押金,唐德隆又去租借新的店鋪,如法炮制再招聘,再收取押金,依照這個模式,陸續開了20多家門店,賺到了第一桶金。
在大多數國人還不知道資本為何物時,唐德隆已經巧妙借助資本的杠桿,迅速實現著個人財富積累。
初創的成功讓唐德隆有些飄,他覺得自己能力不止于此,開始涉足多個行業,賺更多的錢。為了鉆研行業動態,唐德隆以每月幾十元的顧問費聘請了許多“經濟專家”,以此討教行業切入點。
可不知道是專家的水平問題,還是唐德隆操之過急,經手的項目均以失敗告終。
開鎖廠,因為沒有生產許可證關閉;研發衛星接收器,結果技術員被人挖走,無疾而終;辦飼料廠,入不敷出;甚至跑到偏遠的邊境城市承包賓館,因資不抵債倒閉
至于什么掛面廠、小化工廠、服裝店、廣告代理公司、電腦軟件開發等等,無不因為經營不善,均以失敗告終。
1988年,24歲的唐德隆折騰一圈,不僅成功地把賺到的幾十萬統統賠光,還因此背上了180萬的債務。一般人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要么選擇逃避,要么拼命哭窮,懇請債主們放他一馬。
可唐德隆不是,他把所有債主召集起來,言辭懇切地告訴大家“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給我一個機會;如果信不過我,就送我去監獄。”
應該說,這其實是一種耍無賴的口吻,可債主們卻選擇相信唐德隆,等他賺錢還債,不相信也沒轍啊,把人送監獄,錢找誰要去
還不如看在他敢闖敢干的勁頭上,再讓他試試。
唐德隆倒也說話算話,不躲不藏,也不忌諱碰見熟人,見機會就上,果真讓他抓住了一次機遇。
去年,唐德隆搭上人脈,將剛代理的四通打印機賣到了西域各大油田,狠狠賺了一筆錢。賺錢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登門將之前的欠債連本帶息一筆筆還清,一夜之間又成為傳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