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拿地、發包工程、銷售樓花、業主入住整個流程中,實際需要投入的資金僅為拿地部分,其余部分資金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和讓建筑承包商墊資獲得。
開發商只需要支付承包商一部分定金,在樓盤封頂之后,通過銷售樓花回籠資金,再償還銀行貸款和建筑商剩余部分工程款即可。
正經的開發商開發項目大概就是這么個流程,國內的開發商九成九都這么干,唯一的例外就是幾家有港資背景的大公司,創造力置業的幾家子公司也在內,在內地發展二十幾年,從未讓建筑商墊資,向銀行貸款也是被求著貸銀行行長拎著禮物上公司拉人去吃飯,在飯桌上傾訴貸款任務繁重之苦,懇求兄弟幫忙貸一點。
銀行一上市,就要對投資者負責,起碼做做樣子是必須的,把錢貸給資金狀況良好不愁還不出,信譽又一級棒的企業賺取利息是最穩妥的盈利方式。
不管是托塔建筑、春申建筑還是南陳建筑,乍一看經營模式都比較保守,別說全國各地幾十上百個項目同時開花,就是兩個項目同時進行的情況都沒有,做完一個再下一個。
如果遇到兩個工地都有人開工的情況,那只能說明其中一個工地在卡土地開發時間的bug。
不追求開發速度,也不追求品牌,一個項目可以拆分成六七個獨立的公司負責,三家公司只在業內的名聲比較響亮,在外界,換一個城市,未必有人聽過它們的名字。即使聽過,多半是從干工地的工人嘴里得知。
吃有三菜一湯;高溫補貼緊密不分,不能高溫和補貼老死不相往來;商業保險、賠償要跟上,工人有個萬一,家人要有保障;工資月月結,不拖也不支。
這些都是一個無良資本家應該做的,但干工地的工人能享受到的人數卻是不值一提。更有甚者,化身罪惡之毒瘤,讓工人們一年白干,黃國美的小黃系就這么干。
小黃系也不在正經的開發商之內,項目一個接一個,為了低成本運作后續的項目,黃國美會長時間拖欠上一個項目的工程款,即使資金已經回籠。
要知道債務這個玩意不但會轉移,還會憑空消失。
黃國美欠建筑商的錢,建筑商欠包工頭,包工頭拖欠工人工資;工人拿不到工資給包工頭下跪,包工頭良心不安,把車賣了請建筑商吃大餐,好話說盡,哀求結賬;建筑商解釋自己沒錢,都墊在項目里;包工頭急了,一拳掄死建筑商,或者要綁建筑商老婆等操作,建筑商無奈,只能變賣家產,跑了。
不管是死了還是跑了,反正債權人都會消失,這不,債務憑空消失。
即使不死也不跑,還是能拖就拖,只要拖的夠久就是勝利,時間簡直不要太奇妙,只要肯給它二十年,它能把一件可以拿獎狀的事情變成斬立決。
黃國美不但玩墊資、欠賬,支付土地金的時候搞分期付款,還開發了多種融資方式。
比如在銀根緊縮時,開發商可以通過高利貸借錢、利用信息不對稱賺取中介費、吸引跨行業投資、向外資投行融資等多種方式實現融資和退出。
高利貸借錢是指開發商拍得土地后,找民間借貸人以高額的月利率獲取過橋借款,用以支付土地出讓金或者股權轉讓金。獲取土地使用證后,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以償還之前的過橋借款。
如果銀行不同意貸款,開發商可以繼續向民間借貸者借貸,借新還舊,不斷循環。
利用信息不對稱賺中介費是指,開發商往往利用信息不對稱,先付股權轉讓或者土地拍賣的訂金,而后再將項目整體轉讓給其他開發商,從而賺取較高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