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你們說的這個原因。”
“現在的傳統藝術,已經不復之前的繁榮,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固壁自封。”
“當初的那些大師名家們,哪一個不是闖過南走過北。”
“看過八方武,磨練自身藝。”
“只有見過很多的其他藝術形式,找到自己也能拿來借鑒的東西,或者改變自己,將自己的藝術升華。”
“才是當年的傳統藝術經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這次‘助演’,其實也是要讓這群人不要單單的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多向外面看一看。”
“當年的京劇之所以繁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將很多的地方戲曲改成了京劇,豐富自己曲庫的同時還在不斷的進行成長。”
“這也是其中一部分我的想法。”
其他人安安靜靜的聽著。
直到最后一句,都微微皺起了眉頭。
不是因為張老說錯了。
而是張老說,這是其中一點想法。
那就還有其他的啊!
看著張老還沒有說完的樣子,眾人也不著急,安靜的聽著張老繼續說。
“這件事情,還有兩個測試。”
“一個是試試咱們選中的這些人的氣量和膽量。就是簡單的看看他們是不是聰明。”
“或者說,有多少的信心。”
“基本上每個類別的表演,都有三到五位是直接拿到邀請函的人。”
“這些人里,如果有人不敢參加這場助演,并且表現得很排斥,這種人就沒必要過多投入宣傳。”
“膽子太小,沒有信心,難成大事,當不起這種宣傳力度。”
“如果有人把這些助演全都報了一遍,或者說報名了大多數的助演,那這種人要么是狂,要么是傻。”
“狂的或許還有些能耐,傻的就準備隨時降低宣傳吧。”
“一連需要應對這么多的演出,而且不得重復,這是對演員的巨大考驗!”
“不能把自己表演最好的拿出來表演,否則自己參賽的時候沒有壓軸的東西。”
“也不能表演自己都不熟悉的,否則會相當的丟人。”
“而且,這種高強度表演會不會耽誤的自己的參賽,也是問題。”
“這就要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會多少,能去哪里表演多少,什么能表演什么不能表演。”
“四十八小時后,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些人對自己有多少認知了。”
“這樣就很輕松的把咱們選出來的參賽人員分為三種。”
“有能耐,可是沒信心沒膽量的人。”
“有能耐,但是對自己認知不夠的人。”
“有能耐。有本事也撐得住場重點的人”
“這三種人里,那一邊應該著重宣傳諸位應該知道了吧?”
“另一個測試,其實是想看看他們的作品。”
“有沒有我想要的那種東西。”
所有人都楞了一下。
然后很快就反應過來。
張老想讓這些人能多學習,取長補短的進行成長。
助演,又是正式表演前的墊場。
也就是說,張老想看到的其實是這些演員們的大局觀?
看看那種節目更能與整場表演進行配合?
何必呢?
只不過是一場預演,又不是正式表演。
為何要有這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