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那時候他們,巧立名目。
用的是讓相聲的火種播撒到全國各地。
也不光是去了長沙的他。
還有去了四川、貴州、西安等各種地方的。
但任鈞不喜歡曲協的表演形式。
他知道相聲聽的是收音機。
是老前輩們的珍貴錄音。
那都是從街頭民間起來的老藝術家們。
任鈞不覺得,相聲變成高嶺之花就能好。
他只知道,能夠讓觀眾樂出聲來的相聲,他才能賺到錢。
那才是技藝。
而這一點,跟林清風的觀點是不謀而合的。
從當初林清風的視頻和直播的錄屏在社交媒體廣泛傳播的時候。
任鈞就很想要認識他了。
那是第一次,
任鈞感受到了一種叫做志同道合的心情。
林清風也能感受到任鈞的心情。
因此他頭一次,非常正色地向著任鈞伸出了手:
“長沙籍的相聲演員任鈞。”
“我以青云社班主林清風的身份,邀請你,加入我們。”
“或許我們還只有一家小劇場,或許我們不能撼動曲協那樣的龐然大物。”
“但是,你愿意和我們一起,把這天捅破一個窟窿嗎?”
任鈞剛抹完臉上的鼻涕眼淚。
他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才鄭重其事地放在了林清風的手上:
“那就,一起搞事吧!”
志同道合的人,就在這樣一個北京凌晨的夜宵攤。
成為了從此共同奮斗事業的好兄弟。
而這個起步。
“首先我打算,搞一個曲藝班。”林清風一開口就很有條理。
“現在的大部分演員,其實都荒廢了基本功。”
“我想做的就是,像藝校一樣,開一個這樣的學校,傳授基本功。”
林清風一手拉住任鈞,另一只手拉住欒云平:
“這個曲藝班的教導主任,我打算就交給你們兩個了。”
欒云平的基本功是青云社最嫻熟的。
任鈞又有著無人可比的演出經驗。
在林清風分身乏術,有著更多事情要做的時候,他們兩個,就是最合適的人選。
對于曲藝班這個事情,欒云平非常支持。
甚至他早就已經考慮要跟林清風提這件事情了。
主要是平日里他在后臺也很忙,但寧凱旋他們幾個。
找不到林清風的時候,遇上基本功上面的問題,都會找欒云平。
不教他們的話,這是耽誤他們的學習。
但要是教他們,這不是耽誤欒云平自己的事兒嗎。
如果能夠弄一個班。
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去進行教學活動。
對雙方都好。
對于曲藝班的成立達成了共識。
四個人便叫來老板,準備買單以后去林清風家里。
繼續商量具體的章程。
就見一直在旁邊旁聽的老板,帶了一個約莫十一二歲的少年過來。
老板把那個小少年推上前來,先給介紹了一下:
“是這樣的,這孩子是我老婆的遠房侄子。”
“家里條件不好,我就接過來,平時在攤子上幫忙端盤子收桌子的。”
然后才繼續開口:
“孩子對相聲也有興趣,你們那個曲藝班,我能不能給他報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