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皓月其實已經有過很多的演出經驗了。
但這不影響他還是會緊張。
等到兩點整,王皓月掀開簾子走了出去。
十三歲的男孩子其實已經有點兒介乎孩子和少年之間了。
王皓月穿了定制的對襟褂子和水褲。
褂子其實是一年前做的,特意做的大了些。
那時候松松垮垮的褂子,如今穿在王皓月身上,倒是趁得他很有幾分古風古韻。
調低話筒,王皓月帶著笑意開口:
“歡迎您各位來看我們青云社的演出。”
“我叫王皓月,還沒正式入職,給您各位表演一段快板《繞口令》。”
“這個算是送的前菜,為的是攏一攏您的耳音,叫您知道,咱們的演出要開始了。”
少年郎的嗓音帶著孩子氣的清甜。
手腕靈巧翻轉,快板在他的手里顯得格外聽話。
打出的節奏也是清亮動聽。
一陣花點過后,王皓月改了節奏,一邊也開了口:
“說,山前有個崔粗腿,山后有個崔腿粗。二人山前來比腿,不知是崔粗腿比崔腿粗的腿粗,還是崔腿粗比崔粗腿的腿粗?”
“說,山前有個顏圓眼,山后有個嚴眼圓。二人山前來比眼,不知是山前的顏圓眼的眼圓,還是山后的嚴眼圓的眼圓。”
這幾段繞口令和快板,都是王皓月苦練過,拿出來的最拿手的本事。
就連表情管理都絕佳。
讓下面觀眾聽得忍不住直喊好。
小孩臉上的笑容便更燦爛了,有給添了一段《十八愁》。
末了才算是收尾:
“我一眼唱不盡這個繞口令,我是愿諸位,招財進寶,日進斗金。”
這一唱完,王皓月低頭鞠躬,扭頭便下去了。
與此同時,門簾兒一掀,周九良走了出來。
底下就有老觀眾認識的,直喊:“九良,九良今兒好帥。”
也不怪他們喊。
為了這一天,除開王皓月以外,基本上每一對演員都提前做了身新大褂。
周九良往日里基本上都是當主持人,懶得折騰,就一身黑大褂來回來去穿。
今兒個周九良換了件寶藍色的大褂。
這個色兒挑人,但也趁人。
把周九良襯托得格外帥氣。
聽見下頭喊,周九良舉著話筒揮揮另一只手:
“別鬧啊,都別鬧,后面攝影機錄著呢。”
趁著眾人都扭頭去看攝影機的功夫,周九良繼續說:
“接下來請您欣賞相聲,《劉海砍樵》,表演者,任鈞,欒云平。”
下了臺,周九良的臉噌的就紅了。
這是早被人說害羞了,一直強撐著下臺才露餡呢。
《劉海砍樵》這段活兒,其實有點兒半老不新的意思。
是任鈞跟欒云平兩個人商量著寫的。
主要的框架跟傳統相聲《黃鶴樓》是一樣的,只是把京劇改成了花鼓戲,最終的唱段《黃鶴樓》改成了《劉海砍樵》。
這是照顧任鈞對于傳統相聲的熟練程度沒有那么高。
挑了一個他拿手的素材。
因為本子的特殊,任鈞上臺并沒有做自我介紹,而是直接開始了墊話:
“你們青云社怎么這么多人啊,現在人都這么愛聽相聲?”
欒云平淡定地看他一眼:“怎么,到這兒了還不知道我們青云社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