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無奈極了,也伸手抹了一把汗:
“您怎么還記得這一茬啊,我這人沒文化,不懂規矩,您當我是個江湖人……”
林清風扭頭過來:
“江湖人?”
“江湖人也是你能比的?”
于謙一愣:“這是怎么個說話。”
林清風冷笑一聲:
“想你也不知道,罷了。”
“我說說,你聽聽。”
和于謙同時開口的“你說說,我聽聽”,正好形成了二重唱。
林清風哼了一聲,才開始自己的貫口:
“在想當初,大宋朝有一江湖人,此人姓苗名訓字廣義。”
“不遇之時,在灑金橋旁,擺下一座卦棚。”
“巧遇未遇時的趙太祖打馬比此經過,見橋旁人煙稠密,圍著一座卦棚。”
“迎面有一副對聯。上聯寫:‘一筆如刀,劈開昆山分石玉。’”
“下聯配:‘雙瞳似電,觀透蒼海辨魚龍。’橫批:‘斷事如見。’”
“匡胤一見心中不悅:‘何處狂生,敢出此浪言大話?待我下馬訪之。’”
“想罷翻身下馬,將馬拴在卦棚以外柳樹之上,分開眾人,走進卦棚。”
“向先生躬身言道:‘先生,你看某后當如何?’”
“廣義一看,吃驚非常,原來是開國太-祖!急忙站起,口稱:‘萬歲,草民接駕來遲,望祈主公恕罪。’”
“匡胤聞言,大吃一驚:‘先生你莫非有瘋癲之癥?’”
“廣義言道:‘我主不必驚慌,看我主雙眉帶煞,二目有神,左肩頭有一朱砂痣,后必有九五之尊。’”
“匡胤聞言,心中暗想:‘我左肩頭有朱砂痣,他人怎能知曉?莫非到后來果應他言。’”
趙匡胤陳橋兵變和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相比較于其他的歷史人物。
并沒有太多文學故事寫他,以至于他的名聲并沒有前面那幾位來的響亮。
因為,眾人一聽林清風提他,也是不不由得認真傾聽。
對此,林清風心里無疑是高興的。
還是那句話,相聲不需要有教育意義。
它只是個玩意兒。
只是逗人一樂的玩意兒罷了。
只不過那些貫口和那些從前的掌故,對于現在的人來說,是一種新奇。
而或許,就因為這一份新奇。
就能夠讓他們對于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重新去閱讀那些古書,去了解那些禮儀。
這樣的潛移默化,相比較于兩個人站在臺上,扯著你的耳朵告訴你你應該如何如何做。
要好多了。
臺上林清風貫口依舊在繼續:
“匡胤走出卦棚。向眾人道:‘列位聽真,此人乃江湖人,江湖口,江湖術士,不過奉承而已。’說完上馬,奔他方而去。”
“到后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果將廣義宣進宮去,封為護國軍師,執掌三軍司令。”
“到后來,湖北韓龍進來他妹韓素梅,太-祖酒醉桃花宮,帶酒斬三弟,醒酒免去苗先生。”
“廣義去后,太-祖后悔,說出:‘可惜我那先生,他乃灑金橋旁賣卦之一江湖人也。’”
林清風扭頭看于謙:“苗廣義,江湖人,你,比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