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搖頭:“比不了,比不了。”
林清風便又要張口問他雨打浮萍萬點坑的事兒。
于謙這回學乖了,沒給他開口的機會。
忙自己繼續:
“您別跟我計較,別跟我計較,跟我這樣的糊涂人計較什么呢?”
他話一說完,眼見林清風眼神又一亮。
于謙便心知壞了。
果然,林清風眉一揚:“糊涂人?你比不了。”
于謙認命嘆了口氣:“哦?”
林清風果然就眉飛色舞:
“那也是一位古人啊,我說說,你聽聽。”
“在想當初,元順帝無道,普天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為防蒼生造反,大丞相陀陀定下一計。”
“開武舉,引誘各路英雄到京都奪取狀元印,使其自相殘殺,再一網打盡。”
“在武科場中,有一員好漢,安徽懷遠人氏,世代務農,出身貧寒。”
“自幼習武,相貌奇偉,猿臂善射,勇力絕人。”
“他就是打虎將軍常遇春,比武打雷,連勝數人勇奪武狀元。”
“陀陀賜毒酒與常,被英雄識破,遂大反武科場。”
“摔死金頭王,撞死銀頭王,槍挑銅頭王,鞭打鐵頭王,二十七座連營一馬踏為灰燼。”
元代的歷史,對于大家來說,比之宋朝要更陌生些。
但常遇春這個名字,卻引起了幾分轟動。
無它,這名字,在金庸老先生的《倚天屠龍記》里頭有出場。
甚至他還算一個重要配角,為了明教立下汗馬功勞,最后推翻了當政的草原民族。
似乎按照倚天屠龍記的發展,后來建立明朝的朱元璋,也是明教的教眾。
甚至明朝這個朝代的名字,起源就是明教。
果不其然,只聽林清風朗聲繼續:
“眾豪杰逃出京城,扯旗造反,常遇春扶保西吳賢王朱元璋。”
“揮義軍,兵奔京城,一路上是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斬關奪寨,勢如破竹。”
“此時節,能與朱元璋抗衡者,惟有姑蘇王張士誠,北漢王陳友諒,三方成鼎足之勢。”
“張士誠與陳友諒為結盟好,定下兒女之親,姑蘇大殿下張仁過江認親之時,為劉伯溫所獲。”
“暗中定下一計,命金陵名將巧嘴華云龍喬裝改扮為姑蘇殿下,過江認親。”
“華云龍來至九江,陳友諒滿心歡喜,不料想,旁邊驚動一人。”
“此人年近六旬,須發銀條,根根露肉,條條透風,兩道劍眉直插入鬢,一雙俊眼,皂白分明。”
“頭戴帥盔,朱櫻亂顫,內穿軟甲,外罩大紅襖,上繡蟒翻身龍探爪,海水江牙。”
“左肋下挎著一口青鋒寶劍,真是不怒自威。此人乃九江大元帥,老將軍張定邊。”
“張定邊看破其中有詐,幾次進言,陳友諒充耳不聞,反道老將軍審時不清,辨事不明,泄私憤,官報私仇,真乃一糊涂人也。”
這段貫口很長,到這里才算是介紹完了主要人物。
要知道有人甚至一開始猛一聽,以為糊涂人說的是常遇春。
誰知道那只是前情提要罷了。
本書首發來自
,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