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自作聰明的人做的事情,只是真正聰明的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二人不知道的是長生要的就是他們這句話,如果自己直接命令吳雨生全權處理此事,吳雨生就會遭到戶部所有人的排擠,而戶部所有人也都會知道他很器重吳雨生。
聽得二人言語,長生表現出了些許憂慮,“先前指定他負責新軍軍需只是隨口一說,此人終究年輕,怕是難當大任,還是二位辛苦一些較為穩妥。”
好不容易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扔了出去,二人豈肯再接,急忙甩鍋,只道吳雨生雖然年輕,卻多有才能,還是堪當大任的。
長生又顧忌吳雨生官職太低,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給一個末微小吏,怕是朝廷會提出質疑。
二人隨即表態吳雨生辦差勤勉,多有政績,可以發文吏部,給他升上一級。
為了讓吳雨生背鍋,二人也算是絞盡腦汁了,而這正是長生想看到的,便“勉強”同意,只道自己馬上要趕回御史臺處理緊急公務,保舉吳雨生一事就由二人聯名書寫公文,發往吏部。
有了此番升遷,在他卸任戶部尚書之時吳雨生再升一級,以侍郎之職行尚書之事就順理成章了,不過那一級得留給皇上來升,當皇上得知吳雨生與自己并無私交之時,一定會升遷重用。
兩個侍郎并不知道在無形之中提攜了一個競爭對手,只當找了個背鍋的倒霉鬼,不但沒有聞嗅到危險,反倒暗自輕松,如釋重負,竊喜聯名,發文吏部。
離開戶部,長生又去了一趟米鋪,買了粳米,高粱,粟米,蕎麥,蓮子,五種米糧盡數研磨成粉,這些谷物都有健胃益氣之效,混合之后既可以喂服母馬催奶,亦可喂服馬駒健胃。
回到御史臺,長生去馬廄尋到楊開,將米粉交給了他,說明用法之后自回公堂,自諸多公文中尋找毗鄰西川那些州郡的吏治公文,西川甚是偏遠,周圍的州郡吏治,但嚴查貪官所得贓款并不多,這正好給了他親自前去督辦的理由,皇上之前窮怕了,把錢看得很重,出去給朝廷撈錢,皇上自然不會反對。
長生此前還讓余一暗中知會各地的巡查使,留意倭寇的行蹤,但巡查使發回的公文中并未提及此事,對此長生也不感覺意外,一來時日尚短,對于道聽途說的消息巡查使也不敢隨便稟報。二來倭寇暗中行事,自然會隱藏行蹤。最主要的是眼下大唐有很多地方不在朝廷的管轄之下,倭寇若是潛伏于藩鎮掌控的轄區,朝廷自然無從查找。
傍晚時分,大頭回來了,張墨帶走的金印原本是倪倬在用,他的那個金印在大頭手里,幾人之中大頭最為年長,加上之前混跡市井,游蕩江湖,精通人情世故,有金印在手,自然不缺錢,給扶風真人采購的禮物不但有漢朝玉器還有各地名茶,似那越州的仙茗,洞口的雀舌,味江的鱗甲,青城的蟬翼等諸多御貢茶葉無一不有。
看到茶葉,長生不由得想起了龍虎山的幾位前輩,于是命大頭再去采辦一些上好的茶葉和適合隨手把玩的玉器,派人送給龍虎山包括老天師在內的諸位長輩,再自倪家私產中撥出二十萬兩白銀以倪家的名義送給龍虎山,補貼一干道眾的衣食用度。
大頭跟隨長生的時間也不短了,知道長生對錢財并不看重,但長生一次撥給了龍虎山二十萬兩還是令他頗感意外。
大頭雖然點頭應是,長生仍然發現他有些吃驚,便隨口說道,“你沒去過龍虎山,道人的日子實則并不好過,每日只得兩餐,倪家之前一直捐贈接濟,而今倪家遠走西域,以后怕是沒有人再慷慨捐贈了,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會怎么樣,趁眼下手里有錢,多給他們一些,留待他們以后過活度日。”
“大人大善仁義,慮事周全。”大頭多有欽佩。
二人說話之際,余一來到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