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青松拍著蘇文的肩膀說道:“學海無涯,不可懈怠。”
蘇文連忙稱事。
到了這時,青松雖然沒有名言,可蘇文已經清楚這位青山書院的大師兄所走的途徑是什么了。
歷史學者。
所謂的興致廣泛,隨便翻翻,都看不懂不過是謙虛之言。
青松走的超凡途徑,不是純粹的儒家,而是歷史學者的序列,所以必須博采眾長,匯聚百家的學問才能朝前邁進的途徑。
而青松跟他說的話里,也是充滿了期待,希望蘇文不要把眼光只局限于儒家的超凡途徑。
或者可以嘗試走歷史學者的超凡序列。
“這倒是沒想到……”
與青松告別,蘇文在歸途上如釋重負,內心再無擔憂。
在之前,董知章和錢浩然都提點過他,在學好本門知識的同時,可以廣泛涉獵其他學派的知識。
但話雖如此,可蘇文并不清楚,“廣泛”二字的界限在哪里。
會不會逾越了規矩,會被視為學派的異端,
受到口誅筆伐。
可見到了青松的途徑,聽說了其他師兄的超凡序列之后,蘇文便覺得,他的擔憂是多余的。
若說到異端,青山書院在儒門就是最大的異端。儒門傳世的經典,實際上在亞圣程子晉升的時候,大幅度地進行了刪減修改,各家書院教學用書,都是用程子修訂過后的版本教學。
可青山書院依舊使用原先的版本。
就如天下流行的儒家經典《孟子》中,只有青山書院有“君之視臣為土芥,則臣視君為仇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類大逆不道的言論。
這也是鶴山書院仇視錢浩然的原因,認定是青山書院以這樣的經典惹怒了大梁王朝的皇帝,才使得這個儒家在梁國碰壁,仕途不興。恨不得將青山書院徹底掃出儒家的行列之中。
但蘇文知道,這樣的青山書院,才代表著儒門的未來。
他也知道,自己在青山書院的保護之下,可以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學自己所想學的東西,走自己所想走的道路。
……
《青山日報》刊行之后,天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