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后,秦子杰最終向京城大學提出自己要開個公司,主營高科技產品。
學校領導們聽說新公司是搞高科技產品,倒是同意了校方的合作入股。
有人脈,再加上“京城大學+高科技”這個后來在資本市場無往不勝的“金字招牌”,秦子杰僅僅通過“倒騰”電腦,就賺了數千萬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陳西峰看到這里,覺得秦子杰比自己厲害多了。
自己是京城師范大學畢業生,曾經擔任過學院的學生會主要負責人,卻淪落到去做社會最基層的房產經紀員,如果不是受趙起年的恩惠,自己根本不可能達到現在這樣的高度。
在如今社會,白手起家很難,而秦子杰不僅做到了,還做的很成功,這是秦子杰與其它幾個會長的明顯差別所在。其它的幾個會長,包括陳西峰在內,都是借助了父母或家族或前輩的經濟基礎。
金錢,沒有的時候想要有,有了就想賺更多。
秦子杰畢業于京城大學,起點確實不一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的身邊從來不缺站得高望得遠的“高人”。
有了“高人”指點,便一語驚醒夢中人。
秦子杰自己深諳國際金融史,他不止一次和人談論到上世紀初期的外國人摩根,這位讓他敬佩的金融家幾乎憑一己之力拯救了上世紀自己國家的金融行業。
通過一系列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的壟斷結合,摩根財團逐漸占據了這個國家知名金融街最頂層的位置,摩根本人也被譽為這個國家的“資本教父”。
借鑒于摩根的思路,秦子杰憑借積累下的人脈和精明的投資理念,逐漸被一些人物欣賞,納入了自己的圈子。
秦子杰想進軍資本市場,決定從邊遠的省份開始布局。
選擇邊遠的清江省入手,秦子杰一方面考慮這是自己妻子姜氏家族在當地有些關系,另一面這里天高皇帝遠。
憨厚的當地人對企業改制后的“上市”、“股份制”還是很喜歡的,眼見“青年俊才”秦子杰愿意幫忙運作上市,當然感激了、同意了、支持了。
要知道,公司上市,別說普通人,連大企業的一些高管自己心里也沒底,上市?怎么上?以后如何操作與經營?
秦子杰心里有底,而且早就有了“心儀對象”。
在之前注冊的幾個公司基礎上,秦子杰又相繼投資成立了清江投資公司、清江實業公司、清江科技公司等多家公司。
被秦子杰看上的是一家剛剛由10家化工企業組建而成的化工集團——清江化工,體量大,又急于打包上市,很合他的胃口。
在姜氏家族的幫助下,秦子杰加入清江化工集團上市籌備組工作,沒日沒夜往返于京城和清江之間籌備著上市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