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持重的秦子杰因為說話不緊不慢、態度謙和,更讓清江化工集團的高管們認為秦子杰雖然年輕卻絕不敢小看,認為是有著“通天關系”的能人。
八年前,清江化工成功上市后,勞苦功高的秦子杰順勢進入這家集團,成為負責經營的一把手。
其實上,秦子杰并沒有對化工經營感興趣,而是他對資本市場不斷迸發出的財富“化學反應”感興趣。
第二年,秦子杰又以清江實業公司入股清江糖業集團,親手操盤了制糖行業第二家上市公司,募集資金28億元,同時順勢兼任這家集團的副董事長。
第三年,上市才兩年的清江化工突然發布公告,清江省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持有的股權轉讓給秦子杰原先成立的京城天河科技有限公司,轉讓金額為10個億元。
雙方的合作自然是為了利益,此時的二級市場追捧高科技項目,“高科技”三個字往往會讓人虎軀一震,加上秦子杰自詡的“京城大學”背景更令人浮想翩翩。
這一年,成為高科技明星股的清江化工正好趕上大牛市,股價一年就翻了四倍。
此時,秦子杰不知不覺通過操控清江化工的母公司實現了對上市公司的掌控,順便也持有了清江化工以5億元現金參股清江商業銀行的股權,為后續控股清江商業銀行打下了基礎。
這一手“反客為主”的招數被秦子杰玩得爐火純青,馬不停蹄地繼續以母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后來又繼續拿下了上市公司東河股份。
三年多時間里,秦子杰通過“妙手生花”的資產騰挪手段,先后掌控了三家上市公司,搭建了日后的天河系資本的重要基礎。
或許有人看到秦子杰這些操作手段有些燒腦,感覺既復雜又難以想象,人家憑什么就能如此信任他,又憑什么他就能反客為主掌控那么多上市公司?
事實上,這正是秦子杰之類的“資本掮客”摸透了許多虧損和破產重組的企業急于通過上市實現盈虧的心態,玩了一出“借雞生蛋”的妙招。
要知道,銀行為了規避風險,許多國有企業和大型民企因自身經營不善已經很難再從銀行貸款,即便貸到款也已難以按時還款。
此時如果有人上門來對這些國企負責人進行游說:“要不要上市?上市拿到的錢那是融資,揣進口袋都是自己的,虧了就是股民的,和企業無關。”
這些國企負責人一點就透。如果上市成功,企業就可以繼續辦下去,自己還可以繼續擔任高管,否則的話,企業破產清算,自己雖然不至于下崗,但職位和收入好不到哪里去。
于是這些企業負責人拼了命也想早點上市。
既然有需求,于是市場中就出現了身份不一般的“神秘人”,他們以“資源置換”的名義和急于上市的企業談合作:“想上市的話就給我一些股份,我幫你來搞!”
大家都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反正這是雙贏的行為,這些企業負責人肯定愿意出讓一些股份。
同時,許多地方的主要領導為了自身的工作業績,紛紛出臺政策、提供資金來扶持一些企業上市。
于是上市公司在上市前會莫名其妙多了很多小股東,比例不大,也不太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