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五六年前唐增龍那次毅然決然的轉型嘗試,今天的美唐公司或許跟國內其它200多家大小建筑鋼型材制造商一樣,正在日益攤薄的毛利率和過剩的產能之間飽受煎熬,也就沒有了后來轟動一時的上市風云了。
感覺敏銳的投行再次找到美唐公司游說上市時,唐增龍沒有拒絕。
其實上,美唐公司在五年前就啟動過上市,為了這些煩瑣的工序,唐平正到香江開了很多次會,上市的進展卻不大。在又一次被從正在考察的國家召喚到香江,開了一輪類似的無效會議后,唐平正忍不住大怒,叫停了上市籌備工作。
唐平正已經放棄公司的上市計劃,但唐增龍和美唐公司的法律顧問、投行經理繼續進行勸說。
首先,公司上市發行股票后,能拿到一筆不需要歸還的錢。公司做得好,可以對股東分紅,不必再辛苦地追著銀行貸款;第二,上市后公司身份由“私”變“公”,高管們的心態會不一樣,以前是給你唐老板打工,現在是給上市公司做事;第三,上市對美唐公司來說,是做強做好的必需平臺。
得到唐平正允許后,唐增龍加速了美唐公司的上市進程。
在投行的指導下,唐增龍開始從內部自行梳理組織框架,把當初投行視為疑難雜癥的問題基本梳理完畢后,美唐公司啟動了第二次上市。
此時,在美唐集團內部,還需要有一個與投行協同推進上市進程的人,這就是與唐增龍一起來的陶寧。
陶寧,今年剛滿30歲,現任美唐集團執行董事兼副總裁。
陳西峰能看相識人,發現陶寧精明但不市儈,身上有匹配年齡的精力和超越年齡的沉穩。
據說即便是上市前一晚深夜一點握著眼藥從醫院出來,在會見相關記者時,外人也無法從他臉上找到疲態。
在加入美唐集團前,他曾經在好幾家同樣以紅籌方式上市的民營企業主持過資本運作,經驗豐富、做法老到。
美唐集團當時面臨的窘境是,唐平正文化程度不高,唐增龍原先只注重企業內部管理,為此二人對資本運作并不內行,同時被上次謀劃上市中繁瑣的工序多少搞壞了心情。
因此,無論是唐增龍或相關機構,都把在香江資本圈頗受認可的陶寧加入視作為這場坎坷反復的上市之旅的一次破冰。
“我當時第一個想法就是把唐董已經搭起來的架構按照標準再全面梳理一遍。”陶寧喝了一口茶,向陳西峰、秦子杰比劃著說道,“等真正跟投資者談的時候他們已經看到,東江省美唐集團的股權已經屬于(準)上市公司的了。那時我再說要做一個紅籌上市,就這樣一個架構,基金機構至少心里就踏實。”
按照他的經驗,由于對本土市場的理解方式不同,外資投行先期介入得太早,反而會耽誤時間。
于是在接下來的半年里,唐增龍放權給陶寧,決定先只借助律師和審計師的力量,自力更生把公司的架構先完美好。
在美唐集團重組架構初現雛形后,正好趕上了金融危機,資本市場已經人心惶惶。“那時候市場里已經很難找錢了。”陶寧記憶猶新,就算在此時也是感嘆不已。
各家基金機構都已經對這個長期拖延的美唐項目露出了疲態,是不是又一次上市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