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外一處地方,村主任向陳西峰等人進行介紹:“他們家的情況比較特殊。夫婦倆,女的患有精神方面疾病,男的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平時,他們連下樓都很困難,更別說選房。不過,我們了解到老人有個心愿,想要選上自己中意的房子。”
陳西峰說道:“這是老人這輩子第一次選房,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服務好老人,幫助他實現愿望,是大家的工作職責。”
“請村干部進行對接,負責解釋各項政策、工作流程,為給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在選房方面,由我們來進行對接,可以給予特別對待。”
陳西峰在一戶人家門口看到一個男孩在用煤餅生火,心里覺得有些奇怪,現在是獨生子女時代,很少有小孩子會愿意干這樣的活。
村主任解釋道:“這戶人家原先是做米面生意的,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也可以說是小康之家。后來投資另外的生意,卻不想最終被騙,將所有家產都賠了個光。”
“原先他們是居住在高檔小區的樓房里,為了還債,已經把樓房賣了,現在回村里居住。父母親都在外面打工,這個男孩子就要包攬大部分的家務。”
陳西峰看了看屋內設施,又與這個男孩子聊了聊,發現他居然沒有床睡,夏天鋪了席子,跟家人一起擠在地上,冷了就換成毛毯。
但就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這個男孩也是顯得非常陽光,人也聰明。
陳西峰決定幫他一把,就如趙起年當初幫自己一樣。
一方面決定資助這個男孩讀書,雖說學歷不代表能力,但沒有學歷便很難有出頭之日。
另一方面打算與其父母聊聊,如果可能的話,資助他們再做生意,讓他們可以東山再起。
有時候,一個錯誤的決定可以毀了一個家庭,但一個機會,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讓陳西峰沒有想到的是,就是自己的這份善意,讓他在以后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除了這些特別困難戶外,其它的家庭,都按拆遷安置標準來執行,陳西峰并不想多介入。
對于高橋村委來說,城中村拆遷改造后,高橋村民被分散安置了,村民的日常管理已經轉交到所居住的小區居委會中,村集體將改造成高橋村股份公司,那么如何來對村集體的資產進行保值升值,是這些村領導要考慮的問題。
高橋村主任盧旭東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長的矮矮胖胖,身上穿著隨意輕松,不過手腕上的手表,又在不經意地暴露出他是個有錢的主。
盧旭東想請陳西峰幫忙出主意。
城中村拆遷改造,離不開高橋村干部的配合,陳西峰在詳細了解情況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