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里窮,父母每天都忙著工作賺錢和照顧她和哥哥,家里還算太平。
莫垚八歲開始,媽媽陶美枝停薪留職,和莫垚爸爸莫建國一起經營小賣店,生意還算紅火,家里也跟著火光沖天。
陶美枝停薪留職以后,莫建國便不用每天都守在小賣店里,壓抑了十幾年,終于有機會釋放了,從此便開啟吃吃喝喝的人生新篇章。
莫建國酗酒的過程是呈漸強趨勢的,但“漸”的速度有點兒快。從偶爾小酌到天天斷片用了半年,從天天斷片到腦血栓用了不到十年。
莫建國心里有委屈,有不甘,有無奈,所有的情緒都經過酒精的加工再一股腦兒扔給陶美枝和假裝睡著的莫垚。
無數個夜里,莫垚都知道陶美枝躲進自己和哥哥莫聰的房間,反鎖房門,依在莫垚的床邊,偷偷地哭到睡著,又趁著莫垚和莫聰睡醒前離開。
莫垚十歲那年,和莫建國發生了第一次正面沖突。原因是有一次莫建國酒后碰巧看見了莫垚的日記,日記里寫著“是不是死了就不用再聽爸媽吵架了?”
莫建國指著莫垚的鼻子罵道:“我供你吃供你喝,年紀輕輕就要死要活的,你tm現在就去死啊!”
“你讓我去死,當初為什么生我?生我就是為了讓我長大以后照顧我哥是嗎?”莫垚哭著吼道,對,那年她只有十歲。
陶美枝怕莫建國對女兒動手,一把把莫垚拉到身后,對莫建國說:“你別對著孩子發瘋!”
說完,陶美枝又把自己和兩個孩子反鎖在了房間里。
陶美枝對莫建國是畏懼的。莫建國喝多以后,經常那著剪刀對著陶美枝,揚言要捅死她。在莫建國的邏輯里,因為陶美枝第一胎生了個弱智,第二胎生了個丫頭片子,斷了老莫家他這支的后,所以陶美枝是個罪人。
莫垚不止一次勸陶美枝離婚,但陶美枝堅決不離。原因是陶美枝的父母在她小時候離了婚,她后媽對她非打即罵。她擔心,一旦離了婚,不管哪個孩子跟了莫建國,都少不了要吃苦。現在的日子也不是過不下去,至少,莫建國不喝酒的時候,對兩個孩子還是不錯的。
陶美枝本以為,莫垚會因為家里的情況,變成一個內向不善交際的人。出乎意料的是,從莫垚上中學開始,她便長成了一個開朗、自信的女孩,不但成績好,老師同學也都很喜歡她,這讓陶美枝安心不少。
然而,這對莫垚而言,不過是在演戲罷了,演一個其他人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細膩敏感的她,太知道怎么讓陶美枝安心了,她也是太心疼自己的媽媽了。
莫建國得腦血栓住院是在莫垚高考前半個月。因為莫聰身邊離不開人,莫垚就請了假去醫院照顧莫建國。莫建國在醫院里很安靜,因為血栓壓迫神經,莫建國誰都不認不出來了。看在躺在病床上的莫建國,莫垚一點不覺得心痛和難過,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十天后,莫建國拄著拐棍兒哆哆嗦嗦地出院了。
莫垚高考,莫建國嘴里含糊著嗚啦了半天,莫垚才聽明白莫建國要送自己去考場。
就這樣,莫垚在考場考試,莫建國拄著拐杖在外面等著。這是莫垚理解不了的父愛。
高考結束,莫垚發揮的不算好,但也超過重本線50多分。
填志愿的時候,莫垚隨便挑了幾個離家遠的學校。她以為離得夠遠,就可以逃離那個可怕的家。
本以為上了大學,可以談一場甜甜的戀愛來撫平那顆布滿傷痕又冰涼刺骨的心,卻不曾想到,真情換來的是刺骨的痛。
畢業以后,以為認真工作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然而生活又給莫垚上了一課,讓她差點鋃鐺入獄。
莫建國病逝,陶美枝退休,莫垚嫁給了心理醫生徐佩新,以為美好的生活終于來了的時候,哥哥莫聰意外墜樓身亡,陶美枝心臟病突發猝死。
莫垚一直以為徐佩新是照亮自己生命的一道光,卻沒曾想,這道光不止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別人,是的,徐佩新出軌了。
莫垚沒哭沒鬧,和徐佩新離了婚,辭掉了工作,寫下了最后一封信,躺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