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剛剛白教授那些觀點,我覺得已經把單篇文章分析得很全面了,我們更應該分析的是這些文章遞進的關系。”
陳尋院長站了起來,自覺地開始主持。
辦公室里的討論逐漸開始熱火朝天。
其實沈瑜在構思他自個兒的稿子的時候,每一篇都有新的想法,沒有一篇是他隨便亂寫的。
可能有時候他是無意識的在進行創作,但是他的思想與追求仍舊會逐漸體現在他的筆下。
第一版,是用他常用的思路將文章構思好了以后,再結合這個世界的技巧性代入出來的一篇結合體。
這和上一篇《微塵》一模一樣,但是比《微塵》要強的是,他畢竟又讀了這么多書,對于技巧性的理解更上一個臺階。
這么做文章是能夠成文了,但是連貫性總歸是不強,沒有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斷斷續續的,不僅沈瑜自個兒看著難受。
他估計這個世界擅長于跟著流暢的劇情扒線索的讀者們也會難受。
于是第二遍的時候沈瑜又按照這個世界的行文習慣,調整了一下故事發生的前后順序。
將一些技巧進行了刪除或者增減,自個兒在男廁所里頭誦讀了幾遍,感覺讀起來沒什么磕巴了以后,這才定稿。
第三個版本,沈瑜更有一肚子的想法,然而最終他什么都沒做。
最終的定稿,是他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寫了一篇自己最滿意的文稿。
那叫一個酣暢淋漓,那才叫寫稿子的享受。
之前寫的那些可沒憋屈死他,他快寫到只覺得——要文沒有,要命一條!
頭痛,實在是太費腦細胞了。
更讓沈瑜心痛的是,他清楚地明白自個兒絞盡腦汁寫出來的那兩個版本交上去了以后,還是會被各種大師嫌棄。
人家土生土長,又鉆研了那么多年,發過的論文字數指不定比沈瑜寫半小白文的字數還要多,粗眼一看就能夠看出沈瑜是個什么底細。
說不好意思,那肯定是有的。
但是沈瑜還是很勇敢的把自個兒的文章呈了上去。
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舍得不要臉,這才能夠寫好自個兒的稿哇。
誰說嘲笑的話里頭沒有真正的經驗?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譏諷的話語往往一針見血。
更何況他也知道這群逍遙院的教授們一個個都儒風仙骨、溫文爾雅,說話肯定是會讓人如沐春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