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的夢想又是什么呢?
沈瑜下意識地打開了光腦,登上了文博上余韻派bot的號。
因為之前突然有人找,這個號從創立以來,沈瑜還沒有發出去一個字。
關注數是零,被關注數也是零。
哪怕外面因為他的文章吵的熱火朝天,也沒有人翻到這兒來。
說到底沈瑜這時候的名氣都還太虛浮,大部分人讀了他的文章,也只不過是看個熱鬧,并沒有太多探究的意思。
而那些真正在探究的人,他們也不會跑到文博上來搜索這個號,他們干的都是實事兒。
“情法交融……”
沈瑜嘆了一口氣。
都說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但是同時,看得更遠以后,才會知道自個兒走的路有多遠,心理壓力會更大。
沈瑜現在看的書越多,囤的梗越多,寫的文字越多,就越感覺到自己的不足。
他有時候也在安慰自己,其實不是他能力不夠,而是他的眼界比較開闊,所以才反襯的他在自己的夢想面前弱勢。
往好處想的話,因為他眼界比較開闊,所以他走的路注定比別人遠,能走的路也注定比別人長,以后的成就肯定比所有人都要厲害。
只是道阻且長。
道阻且長啊。
沈瑜把最近看完了許多書后,又重新修改了的最終版《寵》看了看,確定了其中沒有錯字,也沒有什么語法錯誤后發給了陳尋院長,備注投稿給逍遙院院報。
之前陳尋院長說了逍遙院院報歡迎他來稿,這份看得起讓他心里知道,自己自然得有所回報,哪怕這一份回報,其實是“投我以瓊琚,報之以木瓜”。
人家的一番好意,自個兒投過去的稿子發了,說不定會給他們的院報帶來非議。
但是稿子還是要投的,他沒做錯什么,他的稿子也沒有做錯什么。
他投稿投出去,人家雜志社發出來,也是你情我愿的事,他也沒什么好愧疚。
只是青云社那邊,短期沈瑜還是不太好意思投了。
當然不是因為青云社發稿挨了這么多罵,畢竟青云社頂著風口浪尖發稿,也未必沒有他們漲流量的私心。
主要是因為之前的那一番自作多情的誤會,讓沈瑜現在還陷入莫名的自我羞恥當中。
向院報投稿倒是有個好處,至少很多消息都是透明的。
沈瑜不會像之前那樣,等看到了報刊才知道自個兒有沒有過稿,拿到了星幣才知道自個兒的稿費究竟在基礎稿費上加了多少。
確定了院報發稿時間之后,沈瑜將老舍先生的《抱孫》設定好了在自己的《寵》發稿三天后,發送在余韻派bot上。
也不是沈瑜的野心大了,想聯合從前世界的大佬們,在這個世界將文章中情韻的重要性發揚光大。
只是他看到了文學的另一種可能性,就忍不住讓這個世界也見識一次。
就像他真的是很想將優秀的篇章分享給這個世界的人一樣。
發送晚三天,則是出于三天之后,大概喜歡看文章的人都已經看過他的文章了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