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這件事情可不能夠隨隨便便就處理,他固然可以直接聯系個人應援站,要求那些站姐們,把這個站子給解散。
或者自個兒發條文博,表示自己完全不支持這樣的行為,請粉絲們克制一下自己。
然而這么做,完全就是治標不治本。
只要社會上還有很多人這么想,那么他們的言行舉止就會給周圍帶來影響。
他撤銷一個站子,只不過是撤銷了一種存在形式,它的本質完全沒有得到任何改變。
最重要的還是讓大家不再覺得,沈瑜他本人能夠以一己之力改變整個世界,而是讓大家參與其中,同心協力的一起來改變這個世界。
這樣無論是成功的概率還是成功的進度,都要比之前的想法優越很多。
可是怎么樣才能夠讓大家建立起這種觀念呢?
沈瑜無意識的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寫下自己想到的幾個關鍵詞。
眾人,參與,自主,自覺……
文博app響了一聲,打斷了正在思考的沈瑜的思緒。
早在最開始沈瑜申請個人文博號的時候,他就把提示音給關閉了。
畢竟他剛剛發一條文博,就迎來了大眾的狂歡,無數人在他文博下面留言點贊。
甚至許多人在自己的文博上頭發了條文博以后,還要@他一下,如果沈瑜把提示聲音打開了的話,估計他的光腦就不會有停下來聲音的一刻。
那么是有什么特別緊急的事件,比如火山地震什么的預告啟動了強提醒嗎?
沈瑜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光腦,然后發現似乎來了消息的,不是目前他登錄的個人文博號,而是他另外一個小號。
有人給余韻派bot投稿了。
沈瑜在選擇接收信息里頭把接收到文件這一個選項設置了提醒,畢竟他還是很期待有人給他投過來稿子,讓他瞅一瞅。
沈瑜切換了賬戶,發現似乎不止一個人給他投過來了稿件,在余韻派bot的消息欄里頭可有三四個紅點顯示未讀。
沈瑜:“今天投的稿子還挺多……”
實際上三四封稿件并不算多,這個世界無論是什么雜志社,哪怕是最底層的學校里頭開的什么校報院報,那一天接收到的稿子數量都是雙位數。
畢竟全員愛文學,哪怕他們以后不走文學的道路,但又有幾個人一生不會自己提筆寫上那么幾個字呢?
閑暇時刻,大多數人也會自己動筆寫一寫自己的腦洞。
寫出來了,也不會害羞,更不會放任自己的稿件閑著,于是挑了個雜志社就會投過去。
沈瑜也有接收到這種稿件。
說實話,稿件的質量并不高,不過他也有十分認真的給予指導。
其實他也有過懷疑,是不是因為他初來乍到寫的那篇《微塵》由于是試水之作,技巧和情感融合的非常不和諧,導致看起來文筆有點差,于是這些人就默認余韻派的稿件,就等同于文筆差的稿件。
可是哪怕是這樣,等過了熱度最高的那段時間以后,還是沒多少人給余韻派bot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