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華社編輯搖搖頭:“剛開始我們也很不相信,不相信到了什么程度呢?我們親自找了個地方陪他坐了一下午,眼睜睜看著他寫出了足質足量的稿子,那個時候我們才真的服氣。”
“你能相信他一天就寫出了六千字的稿件,相當于一天就完成了他自己兩周的工作量,同時也完成了其他作者差不多三個月的工作量,只是一天的時間,這是個什么概念?”
可以說當時所有在場的人三觀都是個崩的。
雖然說所有人的世界觀都是在崩塌與重建當中獲得不斷的更新,但是這也崩得實在太徹底了。
做編輯的開始懷疑自個兒手下的文人們是不是偷偷都有偷懶,而自個兒是個文人的,就開始懷疑自己以前究竟是拿什么在寫稿。
段務如雖然這些天一直有跟著沈瑜在學習,但是她也沒有親自見證過沈瑜寫稿的速度。
畢竟之前沈瑜都只是在整理大綱,想之后的情節該如何進行,寫字的地方不多,主要是腦力活動。
于是看上去進度和其他文人沒什么差別,至少段務如是完全不知道就這么短短幾天的時間,坐在自個兒旁邊的同學已經又不聲不響地推進了幾百萬字的劇情。
所以當時沈瑜出去談個事情,回來就帶了一幫大佬坐在她旁邊,然后敲出了6000字以后……
段務如:我是誰?我在哪?我在干什么?
同樣的,聽完了編輯說出這段“往事”以后,文人也默默震驚了。
“他這只是拿著鞭子跟在我們后面催嗎?他這是拿地迫擊炮哇!”
更新速度對于每個作者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當你的對家每天日更1萬字,然而你只能日更3000字的時候,雖然你也可以安慰自己,自個兒至少質量跟得上,但是讀者們可不會管這么多。
讀者:對方當著你的面撕碎了推薦票,并且還默默嫌棄你短小。
沈瑜他現在拿出了這么個寫稿速度,讓所有的讀者都知道了,原來也是有作者是可以達到這么個寫稿速度的,不自覺地他們心中的對作者寫稿速度的要求就變高了一些。
以前或許文人們三個月拿出一篇文章,讀者們就會夸好棒,甚至覺得這是文壇勞模。
但是沈瑜這么一出手,或許以后他們哪怕像沈瑜一樣,兩周拿出一篇文章,讀者們都只會覺得,這只是基本操作。
文人突然之間心口堵:“啥叫賤人賤己賤行業,這就是啊!難道他一天寫這么多文字,他自個兒不累的嗎?怎么可能不累?他這么干,完全就是在消耗自己折磨他人!”
蘊華社的編輯眨巴了下眼睛,默默回想起了這幾天沈瑜交給他們的稿件。
“一天寫這么多字,肯定是累的,消耗他自己這點我也贊同,不過折磨他人這一點我卻不能夠茍同了。”
文人已經接二連三接收到了好幾個打擊,這會兒聽編輯的話就知道,接下來肯定又要來個霹靂。
“我以前本來是堅定的反對沈瑜寫長篇的人群,但是在我看過沈瑜他交過來的稿子以后,我就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長篇的話也沒什么不好,每天都有得看,劇情還這么精彩,其實仔細想想,采取這種形式更能保證自己在大眾眼前的曝光率,穩健引領文風平穩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