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當她一把將行李丟進了教堂院子里,也就是這個時候,盤在她后腦勺上的發髻突然崩散,流瀉了一肩,她那張寡淡里帶著點點書香氣息的臉龐,就那么撞進眾人眼里、心里。
她穿著的旗袍是艷的、臉上的妝也有點小濃,抹著那個時代的粗糙胭脂,渾身上下的妝容、穿著打扮,都顯現的有些艷俗,卻跟身上的氣質、形成反差,將這股大俗襯托至大雅
金陵祭的劇照已經發出來了,但屬于夏郁的位置,一直空著,此前網上就有不少的報道;一直到前段時間夢回民國的雜志登出,眾人才知道,為什么莊和要藏著掖著。
而見到這一幕,陳凜知道,他還是低估了,低估了莊和的審美、低估了夏郁的美貌,而最讓他驚訝的,是在這種美貌里,并沒有被遮掩住的演技
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如果不是他刻意的比較,都很難將“趙玉墨”與今夜在紅毯上星光奪目,與同在放映廳內,那個美麗而不落俗套的夏郁聯系到一塊。
而戰爭里,這種“平靜”終究是一個假象,就在這十幾個窯姐擠進教堂時,慘烈的屠殺在這座古城的四面八方都還在上演。
鏡頭一切。
時間回到了十二月十二日傍晚。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哪怕在場眾人通過這些年的戰爭題材電影、紀錄片看了極多的戰爭戲,可當他們見到眼前的一幕,仍然打從心里打了個寒顫,入眼皆是觸目驚心
隨著這個叫戴濤的軍官退守,逃到江邊。
映入眼簾的,幾乎每一寸灘地上都擠著絕望的血肉之軀。
每條船上都擠滿了人,或者說,一個壓一個,堆滿了人。
他們的手扒在床沿。
誰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走出這座古城、這個夜晚。
這一幕營造的極為逼真,雖然知道這是一步電影,在場的觀眾里,不算華夏人,許多老外,對于這場戰役也頗有些了解,知道這是那一場真實戰役里,一場可能再“尋常”不過的縮影
軍官看著這一幕,最終選擇了回去,他想,相比于逃,他更愿意戰死在這座城里。
跟軍官一塊突然心生豪念,打算戰死沙場的士兵不在少數,途中,就有這么一幕。
“一個士兵扒下了一個市民的長衫,將自己的軍棉衣交還給市民,可市民寧愿穿著摞補丁的長褂、赤著足、凍得渾身冷顫,也不愿穿上軍棉衣。”
軍官舉起手槍,猶豫之后,又緩緩放下,他扒開槍,里面只剩下五枚子彈。
見到這一幕,陳凜的心中感慨萬千,他在筆記本上寫了這么一段評語“小士兵自認這一去再不能復返,身穿這一套棉服又有何用,不如給有希望逃離戰場的市民;而市民感受到士兵的善意,對于跟他兒子年紀一樣大的士兵,慷慨赴死,他終是不忍”
戰爭有時候就是這么殘酷的。
交代完了這些前行內容,影片也開始進入了正軌,這畢竟不是戰爭紀錄片,只是通過側面描述一些“小人物”的掙扎、救贖,去揭開這場殘酷戰爭。
4200
電影細節下一章盡量兩三短話帶過,不會拖拉。
求個月票。,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