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蓉兒到底年齡小見識淺些,聽周行說的頭頭是道,父親他們又不斷地點頭稱是,雖然沒懂,也知道這周行又是大放光彩。心里也是美得不得了,想想這人人敬重,個個稱贊的大才子,在這山莊見到說話的第一人就是自己,不由小有得意。
看看到了午時,周行讓周蓉兒到學堂那里,讓孩子們放學回家,周蓉兒興沖沖的去了。這邊崔氏夫人下廚做飯,幾個人繼續商議,這分配田畝,組建公倉,編練保甲,都離不開周行,眾人想些細微之處,如何辦理,一一商議定了,周叔說道:「這幾件事,可都要離不開夫子,依我看,咱這說的保主任,我看別人也做不了,不如就夫子當了好。」
周行還要謙遜幾句,其他人也都點頭。周行想想也是,這無論哪一件,都要有人造冊登記,就算自己不當,也要自己主事參與,還不如自己直接做了,倒也順當。周行點頭應了。
吃過午飯,周行在地上勾畫圖形,哪里起造房屋給新到的災民安排了,眾人看著,沒什么遺漏也就過了。至于人手,倒是幾位家主更會調配,誰去砍木,誰來弄草,一一分配停當。周行囑托眾人回去,各家回去,定要和各戶主人,將今日的議的事項解說明白,眾人應了,各去做事。周行自行回去,一是給孩子們上課,二則也要做些準備。
這周行回去,想了一想,這幾件事,有緩有急,第一是要建房蓋屋,這個不用自己操心,第二則是盡快建立公倉,然后還要丈量田畝,建立保甲,很多需要寫寫畫畫的事情,非自己動手不可,卻是有些忙不過來,而且就算自己做的過來,現在連紙筆都沒有,總不能寫在地上吧?
當日晚上,周行和周寶說了,周寶知道這是和山莊有關的大事,恰好這幾日野物不少,當即應了,明日出山,去換些紙筆應用之物過來,周行自家事自家知,毛筆字是寫不來的,告訴周寶,紙張不要好看,結實就行,筆倒不用買,再買點墨就行,另外,路上不平靜,還要小心。
次日周寶自己出山去了,周行一邊上課,一邊琢磨,到下課時,告訴孩子們,明天上課,每人兩支雞翎,小的不要,專要身上最大的那支。孩子們不知道先生要干什么,但先生布置了,自然要遵從,不僅要辦到,還要辦的好。當天晚上,這山莊里養的雞,被孩子們追的四處亂跑,沒一個能逃得了這拔翎之災。各家家長,也不知道這拔雞翎和大事有啥關系,但夫子本就是自己看不懂的高人,又剛剛給山莊出了好大的主意,那自然這布置想必是有大用,不僅沒人干涉,不少大人還要幫忙,于是到了晚上,山莊的雞除了幾個確實跑的快的以外,其余的全都成了禿尾巴。
周二叔領著村民,幫著新來的人整理宅基,準備物料,忙了一天。回到家,就看到了自家周輝在拔雞翎,老大周燦在興沖沖的的幫忙。剛呵斥了兩句,周輝告訴老爹,是夫子交代的。二叔就沒了脾氣,蹲在院里,看兄弟倆折騰。
這周二叔和堂兄不同,周叔是個老實人,凡事既不愿意出頭,也不愿意多管,每日想著,就是過自己的安靜日子。這周二叔自幼精明,在兄弟群里,是個出色的人物。當初,周叔發現了這山谷,覺得是個避難生存的好地方,就是在周二叔的鼓動下,才一族全搬了進來。但這山谷雖好,卻是閉塞,要是就這么清清苦苦的過一輩子,還真不是周二叔心里愿意的。
周二叔也明白要是在莊里,論自己的精明強干,不但兄弟們差了一籌,就是那幾位家主,也趕不上自己,但畢竟幾十年,也不過就是這鄉族村里的過活,見識有限,這輩子想熬個什么富貴,是沒啥大希望的。所以上,一直就希望自己的幾個孩子,有朝一日,能走出這狹小之地,換個活法。
從周行來到這山莊,這周家就是最親近的。在周行還在養傷的時候,二叔隱隱約約就覺得這周行是一個機會,一個改變自己家族命運的機會。到后來,從大哥和兒子那里,知道了周行的身份,這周二叔更是覺得,這龍子風孫,能來到這荒僻山谷,絕對是上天給周家的一個機會。他一直也就盼著,這周行能做出點什么來,證明自己心里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