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開學堂,周二叔鼎力支持,出了自己知道沒讀書,見識少的苦楚,也有借這個機會,看看這龍子風孫,到底有什么不得了的見識。這周行開學收徒,一炮打響,村里人尊稱為「周夫子」,周二叔聽在耳里,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這學堂里的事,孩子們回家,那一家都或多或少的要問上一問,誰都知道了周家老二周輝,這見了二叔,都要夸獎幾句,雖然沒什么新詞,不過是將來大有出息的喜歌。但周二叔卻是認定,自家這將來的飛黃騰達,必然是找落在周行身上。
昨日周行說起這村莊安定的四個法子,別人聽了,雖覺得不錯,但在想法里,也未免覺得有點麻煩,倒是這周二叔,雖然只是明白了大概,卻覺得周行那真是見識宏遠,心里是完完全全的贊成,要是按這個法子,別說一個山莊,就是再廣闊些,那用這幾個法子,保境安民都沒有問題。
在周二叔的看來,這周行不僅見識好,看得遠,還深通人情世故,這所有的法子,既給所有人立了規矩,又劃了個三六九等,照顧了這山上老居民的特殊身份,讓這些家主無話可說,尤其是這元老會,更是給這些家主留下了足夠的地位、面子和權勢,一舉收服了這些家主。實在了不起。
這保主任,作為一莊之首,周叔老實,沒覺得多重要,倒覺得事多麻煩,推給了周行。但周二叔卻看出來,這保主任雖然將來有不少的地方,收到元老會的制約,但那畢竟也是有實權的。只要自己人在元老會里占了多數,那還不是說啥是啥?就這么推出去給了別人,周二叔還真有點想法。不過話又說回來,別人來做,誰又能搞得清楚這里面的門道?反而這周行,倒還真是最合適的人選。首先他不是其中某個家族的人,大家都可以接受,不怕自己家族在莊里受到打壓。這些法子又是他想出來的,自然更熟悉其中的門道。人又有文化才干,能拿得起這一攤子。況且,周行和自己周家的人,畢竟最是親近,怎么想自己家也吃不了虧。
看著兩個兒子,周二叔很是欣慰。這兩個孩子,都是隨了自己,機靈聰明,如今不管是老大還是老二,和周行很是親近,這可是好機會。自己是不可能有啥大出息,但孩子們要是能跟著周行,習文練武,長了本事,萬一將來周行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兩個孩子成功立業,那老周家自己這一枝也必定是富貴榮華,光宗耀祖。
這老二雖然聰明,畢竟還小,好好地跟在周行身邊就是了,這說起來,這是周行的大弟子,那可是將來有一幫師弟啥的,要是周行成了事,這些人是他手把手的教出來的,那可是真傳弟子呀,想來也虧待不了。這老大正在年輕,周行要辦團練,編保甲,總要有跟著辦事的人,老大和周行周寶他們幾個本就親厚,用起來想必比別人順手一些,不管別家怎么想,這團練可一定要搶先進去,一是給周行捧場,而是也占個有力的位置。
周二叔想到這里,叫過兩個兒子,道:「燦兒呀,周夫子提的那些法子,你覺得如何?」
周燦笑笑,道:「爹,這周大哥提的法子,那自然是好的,兒子平日和周大哥喝酒聊天,就覺得周大哥這人不凡,這次為咱山莊出的主意,細細想來,還真是好,很是周到。」
周二叔臉色一沉,道:「周夫子人人都尊稱夫子,你咋還一口一個大哥的,以后要改口。」
周燦對周二叔的話,很是不以為然,「爹,咱這莊里的孩子,那都叫先生,你們老人不好稱呼,稱為夫子也行。可我們幾個,自打周大哥養傷,我們不說天天在一起,也是三日有兩日的在一塊,彼此親近,就和親兄弟差不多,要不是周大哥身份貴重,我們怕高攀不起,早就成結義兄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