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等恭迎君候!”護羌校尉范明友率著令居上下將官以及隴右、北地、安定諸郡將官親自出城相迎。
“校尉請起!”張越扶起眾人,柔聲道:“諸君也都請起……”
然后,便在眾人簇擁下,直入令居城內。
一路上,范明友向張越不時做著報告。
主要介紹,當下令居所俘之俘虜,以及令居戰事的損失。
張越聽著,不時點頭、詢問,走到令居城的護羌校尉官邸前時,張越已經差不多理清楚了令居現在的情況。
總的來說,情況并不樂觀。
主要是俘虜太多了。
光是羌人,便有起碼數萬人被俘,此外,還有差不多一萬月氏俘虜。
另外,隨著戰事結束,河湟地區沒有卷入叛亂的月氏部族,紛紛跑來表忠心。
而卷入叛亂中的部族,那些曾經一度消失的無影無蹤的首領,忽然就鉆了出來,他們紛紛帶著族人,光著膀子,背著荊棘來令居請罪。
這些人,范明友當然沒有權限處置,所以只能全部收留、軟禁起來,等待張越這個欽使,有全權權限的大人物親自蒞臨處置。
但,后果卻是,令居的承受能力達到極限!
數以萬計的戰俘,兩三萬多等著拿賞錢的所謂‘撥亂反正’之義士,還有那些負荊請罪的、表忠心的。
全部都要吃喝拉撒。
而令居與河西連通的驛道,承載能力有限。
原本為了維持令居大軍,就已經很痛苦了。
現在又加上差不多七八萬人的供給,補充已經遠遠不及消耗。
錯非是令居戰事結束后,趙新弟的騎兵就開始撤離,恐怕如今的令居已經要開始缺糧了。
即使如此,令居的糧草供應,也已經很危險了。
不過,張越卻并不在意這個結果。
因為,他很快就可以將這些負擔轉嫁掉了——在本質上,令居的戰俘們,已經全部被賣給了長安的貴族官員富商。
所以呢,張越在安頓下來后,立刻就開始著手分配戰俘與土地。
其流程是這樣的——戰俘們,以一百人一組,編成號碼,然后擲入一個托盤內,讓長安來的貴族官員富商代表們按照自己訂購下的人數抓鬮。
于是,很快就完成了戰俘分配工作。
從此,這些人就不是大漢的戰俘,而是某某公的家奴。
自然,他們的吃喝拉撒,就由他們的主人負責。
當然了,為了減輕‘投資人’的負擔和壓力,張越下令準許他們以長安市價在令居采購糧食。
這雖然很虧——長安米價一石不過數十錢,但在令居,光是這些糧食的運費,恐怕就已經超過了這個價格。
但,不管怎么說,都比之前完完全全的虧本買賣要好多了,現在至少可以收回一些成本。
將俘虜的鍋甩出去,張越就帶著人開始跑馬圈地。
河湟很大,大到在數百年后,此地甚至可以維系住一個能拳打北宋,腳踢遼國的小強權——西夏。
而在現在,因為水土保持的很好,植被茂盛,自然生態非常給力的緣故。
這個地區,擁有非常不錯的農耕條件。
唯一的問題是——此地壓根沒有經過農業開發。
遍地都是牧場、沼澤區、濕地、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