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華夏就沒有太陽神和月亮神的崇拜嗎?
當然是肯定有的。
中國日神羲和,羲和國中有個女子名叫羲和,她生了十個太陽。“太陽之母”這是關于羲和的傳說之一。又因語音之變,分化為帝俊妻娥皇、常羲二女神(見《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娥皇又演化為舜妻(見《尸子》、《列女傳》);常羲則為生月亮的女神(見《大荒西經》),又變為羿妻,最后仍飛回月宮為嫦娥(見《淮南子·覽冥訓》)。隨著時代的演化,羲和由生太陽的女神演化為太陽本身,又成為太陽的駕車者(即日御,見《離騷》、《天問》等)羲和又是太陽的趕車夫。《楚辭·離騷》說:“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無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陽落山的地方)。詩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趕著馬車,和太陽一起走在歸家的路上。羲和掌握著時間的節奏,每天由東向西,驅使著太陽前進。因為有著這樣不同尋常的本領,所以在上古時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時歷的人。《尚書·堯典》說:“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視著時日的循環,測定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給人們制定出計算時間的歷法。
在中國月亮神又稱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漢族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于古代漢族人民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們貶在人間,后來,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宮,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此后,月神就較普遍地為漢族民間供奉。中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月神。《禮記·祭器》云:“大明生于東,月生于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古人稱日為“太陽”,月為“太陰”,月亮與婦女,都是陰性的代名詞。
看過資料以后,柳素月思考良多。
雖然他們崇拜的不是一個神仙,但是他們都是在崇拜太陽和月亮,而如今,他們作為統一的地方,柳素月和尉遲蔚風都是大地上統一的太陽神和月亮神,所以這些地方的人都在崇拜他們,但是他們作為普渡眾生的人,當然是不需要崇拜的。
從長句大廈下來以后,便出去吃飯。這所城市最好吃的飯菜就在南豐大街上,一號人便又折返去了南豐大街。
吃了好吃的火鍋以后,這些人啟程準備去三星堆。
三星堆離這個地方也就不太遠,需要一段車程就到了。
抵達了三星堆的地址,隨著進入了這個地方。
只見內部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東西,向導給給他們介紹:“金殼竹杖,出土于1986年,是用純金皮包著竹芯做成,金殼上有一些雕刻的圖案,圖紋包括了人頭、鳥、魚和羽箭。人頭就是太陽神的重要象征;鳥則是代表著太陽神鳥(金烏負日的傳說在《山海經》中有記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烏即太陽鳥);魚則是黑暗和陰氣的象征;羽箭經考古專家們分析認為是表示陽光升騰,在每只鳥的身上都馱著一枚羽尾、長梃的平頭神箭,直插到魚頭上方,金殼上的人頭、鳥、魚就在羽箭的連接下構成了一個整體,一個由飛翔的太陽鳥帶著黑夜走向白天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