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柳素月道。
“這個方法不現實。”大夫道。
“這……”柳素月說不出話來。
“你們兩個看了多久了,看看就夠了啊,出去,出去,別妨礙我們治病。”另一個大夫過來趕人。
柳素月和鳳朝修被趕了出來。
兩個人只好戰在外面。
此時,天忽然下起來了小雨,鳳朝修道:“下雨了,先到屋檐下避避雨吧。”
柳素月點了點頭,跟他去到屋檐下。
雨還在下,淅淅瀝瀝的。
柳素月望著倒塌的房屋和這個避雨的歪曲樓房,嘆了口氣。
此時,她想搜一搜行之有效的處理地震的方法。
于是,進入了書海。
如何處理地震災后?
地球古代救災主要有報告災情、統計受災范圍和受災人口、賑災三個步驟。報告災情:按照災害造成的損失和影響,把受災分為十個等級,一級最輕,十級最嚴重。一旦某地發生地震,當地群眾應立刻報告縣官,縣官要將大致的統計信息及時匯報給府臺道臺,再往上報告督撫,然后由督撫上報戶部。統計受災范圍和受災人口:清代時規定,災害發生地的督撫向戶部報災的同時要組織勘災小組。勘災小組成員時必須親赴受災地視察災情,并且造冊。還規定核實受災人戶時,官員必須親自上門勘察,區分應當賑濟的受災戶和受影響較小的災民,要標明極度窘困的受災戶,日后賑濟時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賑災:最常見的撫恤措施是減免受災地區的徭役、賦稅。有的皇帝發錢。漢宣帝時關東49鎮大地震,死亡6000多人,皇帝賜給死者棺木錢,給7歲以上的災民每人發放2000錢。有的皇帝物品。唐高宗時河東大地震,死亡5000余人,皇帝賜給死者3匹絹作為喪葬費用。有的皇帝派醫療隊。北魏世宗時,肆州大地震,皇帝派遣了一支由太醫和跌打醫生組成的隊伍,攜帶藥品趕赴災區前去治療。各種救災舉措也體現了古人對地震災害的重視。另外與之相對的時嚴厲處罰耽誤、妨礙救災的官員。凡是出現隱瞞災情不報的情況,該省督撫罰俸一年。災害發生地官員不及時報告災情也會處罰:晚半個月以內,罰一個月工資,晚一至三個月的降一級,延誤上報超過三個月的革職。現場勘災階段,對謊報災情、故意篡改受災等級的官員,革職處理;不是故意謊報,因勘測不周而弄錯受災等級的官員,也要降三級。官吏如有不親自勘驗、敷衍了事串通胥吏蒙混的行為,要杖打一百,之后罷職不再續用。最后,為防止勘災官員從克扣賑災物資,專門制定了連帶責任。比如胥吏徇私舞弊,而州縣官沒發現。那么州縣官要被降級調用。同樣,州縣官中飽私囊,而督撫沒有發現,那么督撫要被降三級調用。情節嚴重的還會被革職。
這此政策他們做過了,沒什么可說的。
看來地球與自己大陸古代的處理方法也差不多,面對災后都一樣。
那如何預防地震?
看看地球古代怎么做。
根據史書記載,古人將地震稱作地動,而地震的后果都是“有聲如雷”、“壞人廬舍”、“地裂涌出水”“山谷禽獸驚走”、“屋瓦皆墮”等等,可以說對環境破壞和對人員傷亡都比較慘重。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周臣伯陽甫曾稱“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地震”,他認為地震是因為陰陽失衡造成的,這里的“陰”指的就是地,“陽”指的就是天,發現了地震與天體、自然界的某種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