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大陸漂移是這個意思啊!那我們的大陸大陸為什么漂移了?你告訴我,你說不清楚。”柳素月道。
“因為咱們的大陸漂移是一瞬間的事情,這個我們也說不清楚,這是為什么,你還記不記得那一年有大地震?就是那個時候引發的大陸漂移,具體原因我們不知道。”落羽道。
“那好吧!”柳素月皺了皺眉頭。
真的是這個世界無奇不有,大陸居然還能分開漂移,更何況本來是一個有依據的事情,現在居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真是太奇怪了。柳素月這樣想著。
繼續向里面走去,一個音樂噴泉出現在了眼前,里面播放著一首好聽的音樂。
柳素月被放到了地上,一起來欣賞這個噴泉。柳素月連忙問道:“這是什么噴泉?”
“這是一個音樂噴泉,只要噴響的時候聲音就會響起,你是不是覺得這首音樂好聽?這首音樂是《天空之城》,是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可能你并沒有聽過,因為你在這個地方。”落羽悠悠的說道。
“天空之城?”柳素月疑惑的問道。
落羽點了點頭。
又聽了一會音樂以后,兩個人就相擁著往里走。
卻發現一些尖頂的和圓頂的房間,柳素月正想問這些是什么東西,落羽已經提前回答了她:“你所看到的這些建筑是哥特式建筑,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予以整個建筑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哥特式教堂平面雖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橫翼突出很少。西面是正門入口,東頭環殿內有環廊,許多小禮拜室成放射狀排列。教堂內部特別是中廳高聳,有大片彩色玻璃窗。其外觀上的顯著特點是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頂,西邊高大的鐘樓上有的也砌尖頂。平面十字交叉處的屋頂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墻垛上也都有玲瓏的尖頂,窗戶細高,整個教堂向上的動勢很強,雕刻極其豐富。西立面是建筑的重點,典型構圖是:兩邊一對高高的鐘樓,下面由橫向券廊水平聯系,三座大門由層層后退的尖券組成透視門,券面滿布雕像。正門上面有一個大圓宙,稱為玫瑰窗,雕刻精巧華麗。”
然后再看向左邊的這個樓閣,落羽道:“巴洛克風格教堂建筑外觀簡潔雅致,造型柔和裝飾不多,外墻干坦,同自然環境相協調。教堂內部裝飾則十分華麗,造成內外的強烈對比。巴洛克建筑是建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建筑和裝飾風格。其特點是外形自由,追求動感,喜好富麗的裝飾、雕刻和強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來表現自由的思想和營造神秘的氣氛。”
再往后邊看,整整齊齊的洛可可建筑林麗在那里,應用明快的色彩和纖巧的裝飾,不像巴洛克風格那樣色彩強烈,裝飾濃艷。愛用嫩綠、粉紅、玫瑰紅等鮮艷的淺色調,線腳大多用金色。細膩柔媚,常常采用不對稱手法,喜歡用弧線和S形線,尤其愛用貝殼、旋渦、山石作為裝飾題材,卷草舒花,纏綿盤曲,連成一體。天花和墻面有時以弧面相連,轉角處布置壁畫。落羽介紹道:“洛可可風格的建筑,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風格,而更像是一種室內裝飾藝術。建筑師的創造力不是用于構造新的空間模式,也不是為了解決一個新的建筑技術問題,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創造出更為華麗繁復的裝飾效果。這種風格在反對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調和表達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對城市廣場、園林藝術以至文學藝術部門都發生影響,一度在歐洲廣泛流行。是波洛米尼設計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欖形,周圍有一些不規則的小祈禱室;此外還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與天花裝飾強調曲線動態,立面山花斷開,檐部水平彎曲,墻面凹凸度很大,裝飾豐富,有強烈的光影效果。盡管設計手法純熟,也難免有矯揉造作之感。廣場,是三條放射形干道的匯合點,中央有一座方尖碑,周圍設有雕像,布置綠化帶。在放射形干道之間建有兩座對稱的樣式相同的教堂。這個廣場開闊奔放,歐洲許多國家爭相仿效。都建造了放射形廣場。杰出的巴洛克建筑大師和雕刻大師伯尼尼設計的羅馬圣彼得大教堂前廣場,周圍用羅馬塔斯干柱廊環繞,整個布局豪放,富有動態,光影效果強烈。”
“原來外面的建筑還有這么多講究,還以為只有我們大晟的建筑講究對稱之類的各種原則的,沒想到外面的建筑還有這么多,這么多要求。”柳素月悠悠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