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你講一個可知論吧!講完了差不多,飯也就吃完了。可知論是認為世界可以認識的哲學學說,同不可知論相對立。可知不等于預知,可知論與決定論不同。可知不等于全知,可知論強調認識具有無限性。一切唯物主義者和徹底的唯心主義者都主張可知論。舊唯物主義者雖然堅持可知論,但是不了解實踐在認識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懂得認識是一個能動的辯證過程,沒有科學地解決世界何以可知的問題。徹底的唯心主義者,如黑格爾,也肯定世界是可知的,但其可知的本意是指“絕對觀念”可以自我認識,顛倒了物質和意識的真實關系,也沒有正確解決現實世界的可知性問題。辯證唯物主義第一次將實踐的觀點和辯證法引入認識論,科學地闡述了世界的可知性問題。它認為:(一)世界的可知性根源于物質和意識的本性。物質的本性即客觀實在性,能作用于人們的感官,為人們的感官所感知,為思維所把握。意識作為高度組織起來的物質即人腦的機能和屬性,具有反映客觀存在的本性。(二)人們對客觀存在的認識從實踐中產生,實踐檢驗認識的正確性并糾正不正確的認識而獲得正確的認識。(三)在一定階段上,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但在人類世代的連續系列中,在社會實踐的發展中,人的認識能力又是無限的,一切尚未被認識的事物終究會被認識。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不存在不能認識之物。可知論是一條正確的世界觀。或許有朋友要問,“神跡”是否具有可知性?既然一切物質都具可知性,當然“神跡”也不例外。這里又有一個問題,什么東西才叫“神跡”呢?即是暫時無法用人的科學解釋的現象,隨著科學的進步一切謎題終會被揭開。顯然,有人認為這一命題是和可知論是相悖的,有神論者解釋說,“神”是創造人的,“神跡”是“神”可知的,“神”依自己創造的人,也就是說“神跡”也是可知的,只不過由于“神”的限定因素,不會讓人全部知道而已。支持可知論的主要是唯物主義者和主觀唯心主義者,兩者又有質的區別。唯物主義者持可知論主要是基于“一切皆有規律”和“物質不以意識為轉移”兩個理論歸結出來的。而主觀唯心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源就是自己的意識,在自己的意識范圍內,世界當然是可知的。這實際上是不承認有未知世界。客觀唯心主義者就比較強調不可知,你到百度上提關于“上帝”的問題,客觀唯心主義者無法回答,于是說這是超物質世界之事,不是人的科學能夠解釋的。還有一種說法,即是“上帝”是靈異,沒有規律可言,或者說“上帝”是全能的,可以超越自然規律,不能被認識,不可知論往往和神秘主義、有神論聯系在一起。對于可知論,還要糾正另外一種錯誤的說法:“世界上只有沒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永遠不能被認識的事物”,這就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本文開頭引用的說法雖錯誤地理解了可知論,但其論述本身卻很正確。既然世界是無限的,又是無限發展的,而人的認知卻總是有限的,又怎么不存在永遠不可被認知的事物呢?實際上,唯物主義者在強調可知論的同時,并不否認未知世界的存在,由于兩者則世界不可能既可知又不可知,這個說法應該該修改成:“世界上只有沒被認識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被認識的事物。自從人類會思考會探索以來,科學發展的每一步都證實了可知論。不可知論,與可知論相對,是一種哲學的認識論,認為除了感覺或現象之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識的。否認認識世界或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學理論。不可知論者是指對宗教神學教條表示懷疑,又拒絕無神論,從而主張把宗教是否存在這一類問題擱置起來的人。”
“講的好,講的好!”眾人紛紛鼓掌。
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宴席就這樣結束了,眾人回到了各自房間去睡覺,一宿特殊的夜晚。
而此時,在西歐,臺風過后,此地已經進行了修整,重新建立了很多的房屋。
華極在房間里,誓不罷休,還在想辦法使用玭珠。
他兩手舉著,掌心處放出巨大的閃電,心頭念動著咒語。
忽然之間,他的咒語生效了,一瞬間,地動山搖,他腳下的大地忽然裂開了,華極連忙用手抓起來玭珠。
腳下的大地越裂越大,可以看到,海水從當中滲透了出來。
“轟”一聲巨響,大陸飛速的往下沉去,只剩下他的房子,還漂浮在海面上,他立馬爬上了屋頂,看著大陸下沉了。
向四周望去,大量的人們在逃竄著,紛紛逃上自己的屋頂,四周一切的大陸都在下沉,發出了地動山搖的響聲。
海水逐漸上升了,把好多人的屋頂也淹沒了,海水咆哮著席卷而來,把好多人絞進了水里,大量的人們進了水里,失去了聲息,一時間,這片地方的人哀嚎著,嘶吼著,被卷進了海水深處。
只見海水都淹沒了四周的人天地,唯獨卻留下華極的那一方天地沒有被淹掉,甚至給他留下了他的花園,他和他的整片房屋形成了一個小島嶼,他可以獨自在這個島嶼上獨自的生活,其他的地方都在飛速下沉著,海水就像洪水一樣咆哮而來,把所有的地方都淹沒了。